城市特困人群如何給自身心理減壓?市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劉鐵榜教授講解了心理減壓的九大技巧。
學會傾訴有利解困
很多特困人員人員有了困難,不知怎樣求助,向誰求助。對此劉教授說,求助實際是發(fā)出一個信號,給他人幫助自己的機會。社會支持系統(tǒng)是生活的緩沖墊,其中各級政府的救助系統(tǒng)都是可以信賴的資源。社會支持系統(tǒng)也是自己的資源。包括家庭成員、親友、單位及同事、非正式盟友。還要學會利用專業(yè)支持系統(tǒng),如心理診所等專業(yè)咨詢機構(gòu)。
劉教授說,身臨困難和逆境并不可怕,怕的是過分放大困難不能自拔。他從心理衛(wèi)生的角度講述了九大減壓技巧。這就是:學會傾訴、學會行動、學會寬容、學會獨處、學會超脫、學會求助、學會等待、學會妥協(xié)、學會閑情。
傾倒心理垃圾,可為心理減壓
針對許多社會弱勢成員不肯輕言內(nèi)心痛苦,劉教授說,要學會傾訴,傾訴實際上是傾倒你的心理垃圾,為心靈減壓。劉教授鼓勵大家不要不沉溺于自己的苦難,而要做自己心靈的清潔師;心理垃圾在心里積存太久,就會毒化你的心靈,令心靈失去光澤,對前景失去信心。劉教授說,只要有勇氣敞開心扉,并選擇一位令你感到安全的聽友,如你的家人、朋友或者心理專家,傾訴會使你受益良多。
社會上一種現(xiàn)象,越困越懶,越懶越困。怎樣走出這一怪圈?劉教授對大家說,趕快行動!行動是化解焦慮的良藥。過分緊張焦慮,會削弱行為能力;而缺乏有效的行為,又會加重緊張焦慮。緊張不安的時候,你可以列一張表:在目前的情勢之下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按輕重緩急將它們排一個順序。總是立足一個最主要的目標,會令你輕松。劉教授說,這個目標可以是完成日常事務、與外界交流、自主創(chuàng)業(yè)等。
較低的期待,總能得到較多的快樂
一些社會弱勢成員總是認為自己命運不好,或者埋怨某個人或某一次失誤。劉教授說,要學會寬容。對別人寬容也對自己寬容。不要苛求別人,也不為難自己。一般而言,一個人對別人的好不會超過對他自己。這就是人性,超越它是偉大的,遵從它也不該受到責難。不要期望一個繼父或繼母對自己的愛超過對他或她自己的孩子,盡管這樣的事情隨處可見。較低的期待幾乎總是能得到較多的快樂,這是快樂生活的另一要訣。
一些特困人員原來可能是事業(yè)的成功者,經(jīng)歷過某次挫折或商業(yè)失敗而到了今天的處境。有的人真是不知道如何面對以前處在成功位置的社交圈。劉教授提醒,在有些情況下,獨處也是一種選擇,獨處是心理創(chuàng)傷的自我修復所需要的環(huán)境。不僅需要與別人交流對話,也需要與自己交流與自己對話。獨處使你有機會對壓力做自我消化,對創(chuàng)傷作自我修復。
(深圳商報記者 黃青山 管亞東 通訊員 呂凡 賴光強)
職場貼士:Communication溝通:在工作中掌握交流與交談的技巧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不僅僅要確定對方是否了解我們的意圖,更重要的是讓彼此在同一個觀點、同一件事情上,可以取得共識。這其中的溝通,仰賴的就是個人溝通的技巧。因此如何有效溝通,表達自己的理想與見解,是一個很大的學問,也是決定我們在社會上是否能夠成功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