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描述:由于和老板志趣相投,成為關(guān)系不錯的私交。以致老板不能和外人說的事情,也統(tǒng)統(tǒng)向他們傾訴,好像梁朝偉所說的秘密“樹洞”。在公司里,這類“樹洞”往往被視作消息靈通人士,并且被認為對老板有相當影響力。“樹洞”通常為人低調(diào),所以是非不會太多。
找老板得先找“傳聲筒”
朱先生,軟件工程師
以前公司的主管,聽說最近又升了職,變成主管兩個大部門GroupManager。
老實說,他雖然在IT企業(yè)做,但是半路出家,隨便拎兩個科班出身的小朋友,恐怕業(yè)務能力都比他強。但沒辦法,老板就是信任他。一方面也是因為“跟班”多年,與老板共過風雨,所以那層信任,是誰也搶奪不去的,整間公司,關(guān)鍵時刻就他一個人敢三更半夜打老板家里電話。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實在太會揣摩老板心意。很多時候,老板找你談話,可能并不會明說,只是看似簡單地問一句:“最近的工作,你怎么看?”“段位”低一點的,很容易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只有他,一句聽進,大腦立即高速運轉(zhuǎn),判斷老板是對現(xiàn)狀不滿意,覺得還有改進的余地,或者是干脆覺得大方向有問題,需要全盤調(diào)整——這門功夫,可得靠勤奮靠鉆研靠經(jīng)驗才練得出來!
時間一長,老板自然覺得此人“拎得清”,“反應快”,和他有“共同語言”,所以應該“多加倚重”。結(jié)果是,我們公司不大,卻幾乎與老板打不著照面,他的想法,全都放心大膽交由主管傳達;而我們有什么想法,也都曉得要找老板的“傳聲筒”。
憑心而論,這是中層的本分,沒錯。但他的問題在于太過圓滑。除了打圓場、擼順毛,別的什么都不干。我們有些想法意見,就算是有利于公司的,到他那里也會一并被壓下來。老板的決策,即使有什么明顯問題,他也一概裝聾作啞,充作不知——反正又不會出什么原則性的大錯誤,等老板一番小小碰壁,自然會自己反應過來,回頭再和他商量,他又能“迅速反應”過來,幫老板修整。
在這樣的公司里工作,很多人都覺得無趣,于是接二連三離了職。只有他,愈發(fā)顯出忠心耿耿,于是官運亨通,一路升遷。
緩沖型密友
特征描述:他們通常很能體察老板的心意,像是老板與下屬的緩沖區(qū)。許多資訊需經(jīng)他們過濾才能傳達至下,其中有些激烈的情緒便被過濾掉。比如老板刮起一陣風暴,他會出來說:“其實仔細想想,他的意思應該是……”下屬的信息也必須通過他才能達到老板那里。等老板習慣了這個“代言人”的存在,可能就會慢慢疏離基層的真實情況。
是“密友”,還是“損友”?
每個老板都有“密友”,但是如何判斷這位“密友”究竟是良伴益友,還是“損友”?以下是衡量“損友”的5條標準。
1、大家抱怨無法接觸到老板,無法跟他直接溝通。
2、老板言談間似乎覺得除了密友,都沒有人了解他。
3、老板的密友建議他最好不要再找別人咨詢。
4、老板的密友開始拿雞毛當令箭,代他對外發(fā)號施令。
5、老板的密友把他捧上了天。
職場貼士:子女或?qū)O子女甚至到自吹自擂的地步。即使面試官桌上擺著自己的家庭照,你的口袋里塞滿成疊小孩照片頗不符合面試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