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當然可以賺取利潤,但是,這些資本巨頭在賺取利潤的同時,卻沒有做到讓中國工人共享發展成果。更讓我們感到不平的是,在這些資本巨頭所賺取的利潤中,很大一部分是以中國勞動者的健康為代價換取的。如在外資、合資企業遍布的珠三角地區,每年發生斷指事故個案至少有3萬宗,被機器切斷的手指頭超過4萬根,由此竟然使當地醫院的手外科異常繁榮與發達。在一雙雙被機器壓扁、切斷、血肉模糊的手背后,我們看到的是缺乏保護的勞動條件和對勞動者基本權利的漠視,在資本攫取利潤的路上,留下了一雙雙斷手!
這些年來,一些跨國公司經常炫耀自己是“企業公民”,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有一個事例還被廣為宣傳:在國際上以社會責任著稱的某跨國公司在建設某石化項目時,為保護一個鳥巢為鳥兒“搬家”。這個溫情的故事是這樣書寫的:項目建設現場在土地平整的過程中,施工人員發現灌木叢中有一個鳥巢,鳥兒正在孵蛋。外方專家專門請來鳥類學家,分析鳥蛋何時孵化、雛鳥何時長大飛走,并根據專家意見改變了作業計劃,先平整其他部分的場地,近兩個月后,才將鳥巢搬走……
對一個鳥巢是如此關懷備至,誠然令人感嘆??墒菫榱私ㄔO該石化項目,廣東大亞灣8351名搬遷村民失去土地成為“失地農民”,搬遷村民現在已經沒有200元/月的生活補助,很多家庭失去生活來源,生計困難,許多家庭兒童輟學(《中國經營報》2005年4月4日)。鳥巢需要尊重,人居難道不更需要尊重?
我們可以指責某些跨國公司的虛偽,但是我們同時也應該思考:為什么那些跨國公司在母國或者其他西方國家能夠做到恪盡社會責任,到了中國卻做出有損自己信譽的事情?這使筆者想起一句古語,“淮北為橘,淮南為枳”。除了這些企業追逐利潤的本性,中國目前的制度土壤也為跨國公司推卸社會責任提供了寬松的環境。在珠三角地區因替工傷打工者打官司而著稱的周立太律師說:“我幫民工打官司,那些企業就跑到政府去訴苦,說有這樣的律師在這里,待不下去了。”而政府部門竟然也會出面維護那些企業,還美其名曰“維護投資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跨國公司不再堅持自己的企業公民角色,不但是企業追逐利潤的本性使然,更是大環境縱容的結果。
事實說明,維護勞動者的權益,靠企業自身的操守是不夠的,制度規范是更為有效的杠桿。我們必須加強對企業,包括跨國公司的監督、監管,強迫企業這個“資本怪獸”尊重社會利益。如果中國市場本身缺乏基本的監管制度,并且監管不力的話,即便那些在國際上聲譽卓著的跨國公司,也有可能走向墮落!
職場貼士:Confidence信心:信心代表著一個人在事業中的精神狀態和把握工作的熱忱以及對自己能力的正確認知。有了這樣一份信心,工作起來就有熱情有沖勁,可以勇往直前。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會面對失敗和挫折,但這些并不可怕,每當你經歷一次打擊便學到一份知識,便積累一次力量和勇氣。所以,在任何困難和挑戰的面前首先要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