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大學生今年通過網絡求職成功率大幅增加!連日來,廣東不少高校大學應屆畢業生都向記者吐露這樣的感受。然而,記者從勞動保障部門也了解到, 網上求職 陷阱依然存在。對網絡求職“又愛又恨”,成為時下大學生職場一景。
A、網絡求職可信度提高
“原來我也認為網絡求職是虛擬的,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不想卻真是有回音!”暨南大學新聞專業的碩士畢業生小張對記者說,網絡求職在暨大學生當中已經越來越普遍,她在春節前后就曾在“中國研究生人才網”上檢索招聘信息,并且向一些學校等提交了電子 簡歷 ,結果很快就有回音,其中內地一家高校對她的情況很感興趣,希望她能夠過去 面試 ,條件合適就可以簽約。雖然小張后來在廣州找到了工作,最終沒有去“見工”,不過她說:現在很多大的專業都辦得很嚴肅,水平也較高,現在網絡信息的可信度已經大大提高。
網絡求職不僅提供眾多信息,還降低了很多“大單位”的門檻。暨南大學金融系的一位研究生就是通過網絡提供 簡歷 的方式,成功通過 面試 進入了廣州一家國有商業銀行,成為今年大學畢業生求職激烈競爭中的“幸運兒”。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商業銀行等單位,過去一般都是直接到有關大學去招聘,如果在現場招聘,大學生能夠遞個 簡歷 就不錯了,而現在很多這樣的大學畢業生心目中的“好單位”都會在網上提供招聘信息,崗位情況和相關要求一目了然,歡迎“千里馬”。
大學生網絡求職成功率多高?記者向廣州市多家人才市場了解,發現尚無一個權威的統計數字。但最近山西太原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對網上招聘供求進行詳細分析,其結論是求職成功率超過20%。廣州市勞動力市場一位有關負責人說,傳統形式的招聘,其成功率一般在35%左右,作為這幾年才迅速發展起來、目前尚不是特別成熟的網絡招聘,成功率能夠達到20%以上,已屬相當可觀。
B、 網上求職 陷阱并不稀奇
不過,通過網絡招聘信息來進行行騙,也并不少見,廣州市勞監部門就曾多次在現場檢查中發現一些“黑職介”、“黑招工”以此來興風作浪。記者在跟隨勞監部門和人事部門組織的聯合檢查中,就親眼目睹了其行騙手法———
根據大學生舉報,聯合檢查組來到廣州體育西路一家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還未進門,里面七八個工作人員竟然狼狽不堪地奪門而逃。這家公司“招聘”的手法,就是先從網上找到求職者的信息,再向求職者打電話要求對方前來“ 面試 ”,進而利用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又急于求職的心理巧立名目要求交錢。一位華南理工大學的畢業生向執法人員反映,他就這樣被騙走了480元。在現場,除了散落現場的大量求職者資料,執法人員還找到了幾大本密密麻麻寫著電話號碼的本子,很可能是該公司搜集的 網上求職 者電話?!熬W上招聘良莠不齊,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尤其要小心!”勞監部門一位負責人如此提醒。據分析,這種公司的一大特點,在一些高檔場所租下辦公室,幾個人一部電話,通過網絡收集 求職信 息,然后以公司名義引人上鉤。小小一個公司,卻什么職位都有,只要上門求職,那里的工作人員都說“馬上可上班”,然后就張口要錢。
吹盡黃沙始得金
時下的網絡求職,用“天使與魔鬼共舞”形容頗為精當:
一些求職成功的大學生把網絡求職“捧上了天”:網絡求職好就好在可以互動交流,無論是求職者還是用人單位,可以迅速從海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的“伯樂”和“千里馬”,這對“社會關系”不多而有真才實學的學生絕對是利好。
一些受騙上當的大學生則把網絡求職“貶入了地”:網絡信息監管難,虛假信息滿天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網絡的低成本,從虛擬世界騙到了現實世界。
事實上,這兩種觀點并不矛盾,它們正是時下網絡求職現狀的精確描述,這兩種情況恐怕在相當長時間內還會存在下去。
不過,我們有理由對網絡求職和網絡招聘的前景表示樂觀。套用一句老話:“吹盡黃沙始得金”,經過一輪激烈的市場淘汰,商家明白了網絡上也要“童叟無欺”,大學生也明白了要找“大店”求職,到了這一階段,便是網絡求職和招聘良性發展,企業和求職者各取所需的好日子。而且,這種大淘汰不會太遠!
職場貼士:不隨便閑談:無論談的是多么有趣、多么的開心,記住辦公室閑談都是終結你的職業生涯的致命武器。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沒有的,你應該要分的比誰清楚。
下一篇:網上求職十大妙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上求職的技巧與經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