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體育治理是治理理論與實踐在體育公共事務領域的延伸與應用,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體育治理與體育管理概念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查看。
前言
隨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改革總目標的正式確定,關于國家治理、政府治理、社會治理三個基本概念范疇的相關研究成為我國學術界的研究熱點?,F代體育作為一個國家、政府、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體育治理的研究也受到了我國體育理論學界的普遍關注。
體育治理是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才被體育理論學界提及的學術話語。當前,關于體育治理的研究文獻并不多。在中國知網以"體育治理"為關鍵詞進行精確搜索,截止2015年4月29日共有學術論文16篇。其中大多數都是從治理理論的視角對如何進行體育治理進行了研究,而真正對體育治理的概念、含義方面的闡釋非常少。與此同時,"體育治理"與僅有一字之差的"體育管理"之間到底存在什么樣的區別和聯系,在現有文獻中也沒有作深入的討論。因此,在我國"深化體育改革,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的背景下,對"體育治理"與"體育管理"的概念、區別、聯系和邊界等基本問題進行探討,不僅有助于進一步厘清兩者的關系,考量兩者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對豐富體育治理理論和指導體育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1體育治理與體育管理的概念厘析
1.1體育治理的概念
盡管關于體育治理的研究已經成為學界的一個熱題,但對于體育治理并沒有一個明確而公認的統一定義[2].學者們只是從不同角度對體育治理的內涵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如陳曉榮、羅永義、柳友榮[3]認為體育治理有兩層含義:一是對體育事務本身的治理,二是以體育作為手段的公共治理;楊樺[1]認為體育治理就是將"治理"的概念應用到傳統體育管理事務當中,并運用治理新方式來調和主體間的利益沖突,最終達到體育管理的善治。可見,對體育治理的內涵詮釋尚在探索之中。筆者比較認同楊樺教授的觀點,體育治理應是治理的下位概念,要對體育治理的概念進行準確把握,有必要從一般意義上對治理的含義和背景進行厘析。
從詞源看,英語中的治理(governance)一詞源于古希臘語和拉丁文,原意主要指控制、指導或操縱,與"統治(government)"意同,主要用于國家公共事務管理和政治活動之中[4];漢語中的"治理"一詞最早見于春秋戰國時期的《孟子·滕文公上》:"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用心哉?亦不用于耕耳,君施教以治理之。",主要用于"治國理政"之道[5].
對治理的概念研究在國內外文獻中均有論述。治理理論創始人JamesN.Rosenau在其代表作《沒有政府的治理》和《21世紀的治理》中指出:"治理是一系列社會活動領域中未得到正式授權但能發揮有效作用的管理機制。治理與統治不同,治理是一種有共同目標支持的活動,這些管理活動的主體未必是政府等公共機構,它的權威來自于多中心的共同合作。治理內涵更為豐富,既包括政府機制,也包括非正式、非政府機制"[6].1995年全球治理委員會的報告《我們的全球伙伴關系》中對治理進行了界定:"治理是公共或私人機構管理公共事務諸多方式的總和,是調和相互沖突或不同利益并采取聯合行動的持續過程,既包括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制度和規則,也包括各種非正式的制度安排"[7].聯合國開發署認為:"治理是有關價值、政策和制度的綜合體。以這些體系為支撐,社會通過國家內部、社會內部、公民社會和私人部門之間的互動,來管理其經濟、政治和社會事務。治理是社會自我管理的方式,做出和執行相應的決策,進而相互理解、達成共識并訴諸行動。它包括公民和集團表達利益訴求、解決矛盾糾紛和履行權利義務時所涉及的體制和程序。治理也是規則、制度和管理,它能為個人、組織和公司的活動設定范圍并提供相應的激勵機制。治理通過其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各種維度,在人類社會的各個層次發揮作用---家庭、鄉村、城市、國家、區域甚至是全球"[8].我國學者俞可平認為:"治理的基本含義是指在既定的范圍內運用權威維持秩序以滿足公眾需要,是在各種不同的制度關系中運用權力去引導、控制和規范公民的各種活動,以最大限度地增進公共利益"[9].
通過以上對治理的原意和現代意義的描述,可以看出治理與管理、統治既有聯系,也有區別。盡管對現代意義上的治理概念,中外學者莫衷一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仍然能看到治理有如下特征:(1)治理主體的多元性,強調政府、個人及社會團體等主體的共同參與;(2)治理運行的多向性,強調政府組織與公民社會的合作以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結合;(3)治理性質的服務性,強調治理主體對社會公眾的服務;(4)治理機制的復合性,在管理技術上強調市場機制、激勵機制等多種內外機制的聯動。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給體育治理作如下定義:體育治理是指在強調體育利益主體多元化的前提下,為實現國家體育事務發展目標和體現公平與效益,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協同各類體育組織、利益群體和公民個體,共同管理體育公共事務和推動體育發展的持續過程??梢?,體育治理是多元主體參與的共同治理,它并不是單一主體的體育行政和管理。
1.2體育管理的概念
同樣,體育管理也是管理的下位概念,在詮釋體育管理之前讓我們先看看管理的定義。對管理的定義中外學者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具有代表性觀點的有,如亨利·法約爾認為,"管理是由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及控制等職能為要素組成的活動過程"[10];赫伯特·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11];哈羅德·孔茨認為,"管理就是創造一種良好環境,使置身于其中的人們能在集體中高效完成既定目標的過程"[12];彼得·德魯克認為,"管理是一種以績效責任為基礎的專業職能"[13];國內學者張尚仁認為,"管理就是指由專門的機構和人員進行控制人或組織的行為,使之趨向預定目標的技術、科學和活動"[14];周三多認為,"管理是管理者為了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個人發展和社會責任,運用管理職能進行協調的過程"[15].
以上眾多中外管理學家對管理定義的論述,從不同側面揭示了管理的本質與內涵:(1)管理是在特定環境下的動態創造性活動;(2)管理活動是為了實現組織的既定目標;(3)管理目標的實現要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決策和創新等職能;(4)管理要發揮有限資源的最大效用。
從發生學的視角看,國內外體育管理理論的產生和發展主要是借鑒和吸收了一般管理和企業管理理論的合理成分。因此,從已有的文獻看,給體育管理下的定義主要是借鑒了一般性管理理論中的管理定義。如我國體育院校教材《體育管理學》中把體育管理定義為:"體育管理,即體育領域里的管理活動,是體育組織中的管理者對體育管理客體通過實施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職能,協調他人的活動,發揮各種資源的作用,實現預定目標的活動過程。"[16];高等學校教材《體育管理學》中把體育管理描述為:"體育管理,即對體育事物的管理,是管理在體育領域的具體表現。它是指體育管理行為的實施者,通過采取管理和體育的方法,以實現體育管理的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的職能,創造和諧的環境,充分發揮各種體育資源的合力作用,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17].
可見,作為管理學的一個分支,體育管理實質上是將管理學的知識、原理和方法運用到體育事務當中,以耗費最少的成本來實現有限資源的最大功效。它需要體育管理者運用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創新等職能對體育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有效整合,以實現體育組織利益為根本目標。它的對象涉及到人、財、物、時間、信息等各類資源。
1.3體育治理與體育管理的區別與聯系
通過以上對體育治理和體育管理的概念剖析,我們可以看出體育治理和體育管理既有區別也有聯系(見表1)。體育治理突出的是多元性、參與性、互動性和合作性,而體育管理體現的是單向性、強制性和剛性。體育治理包含了體育管理,同時也是對體育管理的超越,是管理、服務、建設的統一[18].
2體育治理與體育管理的邊界確定
概念的邊界確定,不僅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準確含義,而且對權衡概念間的地位、作用及實踐應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9].通過前述可知,體育治理與體育管理之間既有區別也有聯系,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有必要對兩者間的邊界問題作進一步的探討。下面主要從時間邊界、空間邊界和制度邊界三個層面,對體育治理和體育管理進行時空邊界確定。
2.1體育治理與體育管理的時間邊界
從起源看,管理活動遠遠早于治理活動。自人類社會出現起,就存有管理活動。管理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分工的細化,管理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才產生了正式的管理理論。在經過科學管理、行為科學、管理科學、戰略管理等階段后,管理理論日益成熟。相比而言,治理理論的產生相對較晚。治理理論的產生和興起,主要是因為西方學者意識到社會資源配置的"市場失效"和"政府失效",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很多人提倡以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治理機制來應對政府和市場的"雙重失效"[20].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治理活動是在股份公司階段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后才出現的,但管理與治理是同時并存于股份公司的,并不是治理代替管理[21].
沿循上述分析脈絡,體育管理產生的時間也遠早于體育治理。只要有一定形式的體育活動,就需要體育管理。但將體育管理作為一項研究最早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體育管理研究涉及學校體育、運動訓練、職業體育、俱樂部等眾領域,體育管理越來越專業化,體育管理理論也逐漸成熟。而對于體育治理活動到底何時產生,目前并沒有定論。有學者從宗教功能的角度認為在古奧運會時期就有體育治理[1],也有人認為國際體育治理存在于奧林匹克運動和職業體育之中[22],還有學者認為體育治理就是公共事務治理的手段[2].筆者認為,在體育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時,體育治理的時機和條件都還不成熟,體育治理是不可能出現的,當然更不宜強制試行體育治理。因此,體育治理是在體育組織大量出現以及職業體育產生后才出現的事務。
2.2體育治理與體育管理的空間邊界
這里的空間,指的是體育社會化、規?;?、市場化和職業化的發展程度。體育社會化、規?;?、市場化和職業化的發展程度,與體育治理的呈現有著密切的關聯。一般而言,體育的空間范圍很小時,或者說體育的規模較小和社會化程度較低時,體育管理占主導地位;隨著體育空間范圍的逐步擴大,即體育的社會化、規?;?、市場化、職業化程度較高時,就需要有體育治理機制的參與,體育治理職能顯得就越來越重要。為便于問題的理解,可以用簡易的函數曲線圖加以表示,見圖1.橫坐標X表示體育的空間范圍(即體育社會化、市場化、規模化、職業化發展程度),縱坐標Y表示體育治理和體育管理的參與度。
在圖1中,X1,X2為體育發展空間范圍的兩個臨界點。在0~X1之間,體育組織中只有體育管理職能在起作用;當體育發展到X1點時,體育治理開始參與到體育組織中來;在X1~X2之間,體育管理與體育治理共存于體育組織之中,但體育管理職能占主導地位;當體育發展到X2點時,體育治理曲線與體育管理曲線在E點相遇,表示兩者作用趨于均衡;當超過X2點時,體育治理職能越來越呈主導地位。需要說明的是,圖1僅是更形象地解釋體育治理和體育管理的空間邊界問題,并不能反映出在實際體育組織中體育治理與體育管理工作的復雜性。
2.3體育治理與體育管理的制度邊界
體育治理與體育管理除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邊界以外,還存在著制度上的邊界。前述體育治理概念已經指出,體育治理是在體育利益主體多元化的前提下,為實現國家體育事務發展目標和體現公平與效益,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協同各類體育組織、利益群體和公民個體,共同管理體育公共事務和推動體育發展的持續過程。
可見,體育治理的基本前提是體育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和一系列體現主體共同參與的制度安排。因此,有效實施體育治理需要具備一定的市場經濟、公民社會、法治政府等制度環境:(1)相對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治理強調政府與市場、社會自治組織、中介組織和獨立組織的合作關系,重視市場激勵機制、競爭機制和第三部門的作用。很顯然,體育自治組織、中介組織和體育市場的形成和介入,必然要求政府按照市場化、社會化與分權化的價值取向進行改革,轉"無限政府"和"全能政府"為"有限政府"和"小政府"[23].而這些只有在市場經濟發展相對成熟的階段才能實現。
只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效體育治理才成為可能。(2)相對發達的公民社會。公民社會是指獨立于政府和市場,由眾多旨在保護和促進自身利益或價值的社會成員自愿組成的非盈利性的第三部門組織,它是實現政府有效治理的現實基礎[24].只有公民社會的存在,才能大力發展體育社團和體育中介組織,才能使他們參與到體育事務中來,從而使體育治理成為可能。(3)相對健全的法治環境。法治政府、市場經濟和公民社會是塑造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三大力量[25].因此,有效體育治理除了具備相對成熟的市場機制和相對發達的公民社會以外,還要有相對健全的法治環境。健全的法治環境下,體育治理的多元主體才能得以形成,體育利益主體的權利和責任才能得以保障,體育治理的公平和效益才能得以實現。
在我國先前的完全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包攬一切體育事務,體育的市場化和社會化程度不高,體育還沒有完全的自治權,很顯然實現有效體育治理不大可能。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市場和社會參與體育事務的程度越來越高,有效體育治理的制度環境正在逐步形成。
3結語
體育治理是治理理論與實踐在體育公共事務領域的延伸與應用,它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之下,加強體育治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體育治理與體育管理是體育事物中的兩個概念范疇,兩者之間既有區別、也有聯系。對于體育治理與體育管理的概念和邊界問題進行探討,對于進一步厘清兩者關系、權衡兩者作用和位置以及實踐應用具有重要價值。本文僅是對體育治理的基本理論問題做試探性的探討,以啟拋磚引玉之效,希冀更多的學者對體育治理基本問題進行思考,這將對構建我國體育治理體系和推進體育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1]楊樺.深化體育改革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1):1-7.
[2]花勇明,彭器.西方體育治理理論與實踐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4,30(5):14-16.
[3]陳曉榮,羅永義,柳友榮.公共治理領域中的體育治理[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3,37(1):23-27.
[4]荀淵.治理的緣起與大學治理的歷史邏輯[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5):97-106.
[5]李龍,任穎."治理"一詞的沿革考略---以語義分析與語用分析為方法[J].法治與社會發展,2014(4):5-27.
下一篇:建筑工程綠色施工現狀及改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校學生籃球自主服務體系的建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