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rzzch.cn]報道: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然而對于申城商務樓的白領來說,吃飯似乎成了一件麻煩事:外賣不干凈、自帶怕麻煩、上館子又太貴……這讓白領不禁慨嘆“吃飯難”。不過,精明的白領總有解決問題的辦法,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申城白領越來越多出現“蹭飯”一族,他們的口號是“沒有食堂就去蹭”,商務樓附近的社區食堂、高校食堂、甚至其他單位的員工食堂因為物美價廉,都成為他們“蹭飯”的集中地,由此也引發了“蹭”一族與原來在此用餐者之間的爭議。
“蹭飯”點一———社區食堂
景象:白領與老人分桌而坐
本為老人開辦的社區食堂越來越多涌入了年輕白領的身影。由于價廉物美,附近上班的白領吃飯問題都在此獲得解決,甚至還有距離較遠的白領結伴驅車慕名而來。
開在茅臺路上的仙霞街道社區食堂,一到工作日的午飯時
刻,就變得熱鬧非凡。記者看到,從中午11點半后,除了來此就餐的老人外,陸陸續續有不少年輕人進入,高峰期間食堂很快座無虛席,老人與年輕人分桌而坐,互不干涉。記者了解到,這些年輕人大多是工作在虹橋路、仙霞路周邊的白領,因為單位沒有食堂,趕到這里就餐。“這里便宜唄,菜的品種和味道都還不錯,所以就經常來了。”常來此吃飯的周小姐告訴記者,因為單位沒食堂,以前她吃飯都是打游擊戰,不僅營養不好開銷還很大,自從發現社區食堂后,她就一直來這里吃飯,還把這個消息傳播給了周邊的一些朋友。
爭議:越來越多的白領涌入社區食堂,卻讓原本在此用餐的老人有些鬧情緒了:“食堂資源有限,他們都過來,不僅占了位子,有些菜還供不應求了。”常在食堂吃飯買菜的王老太抱怨說,社區食堂是政府補貼的,收入不菲的白領不該來此“占便宜”。另外,年輕人與老人的習慣差異也讓雙方在共處的時候產生摩擦。“他們吃飯都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太吵了。”喜歡安靜的老人也不大歡迎白領的到來。
此外,社區食堂的管理方也表示,社區食堂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老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首先還是要優先解決老人的需要。
“蹭飯”點二———高校食堂
景象:白領與學生同排長隊
與社區食堂一樣,高校食堂由于面向學生消費人群,同樣引得不少周邊白領前往“蹭飯”。
在五角場上班的張小姐,一到中午總喜歡和同事一起步行10多分鐘來到附近某高校食堂吃飯,吸引他們的是高校食堂的價格和品種。“在學校食堂,一個葷菜只要3-5元錢,一個青菜只要1元左右,品種也有好多種可以選擇,一頓飯吃下來最多不超過10元錢,比在外面吃飯劃算多了。”張小姐給記者算了筆賬,在學校食堂“蹭飯”,每月至少可節約300元的開銷。
于是,在學校就餐高峰期,在排隊買飯菜的隊伍中,除了學生外,不時夾著一些身穿制服的小白領。買好飯菜后,白領要么兩三個人一起圍坐,要么獨自一人找個位子大快朵頤。
爭議:對于白領來學校食堂“蹭飯”,不少大學生十分敏感和排斥。“學校食堂本就是針對學生開的,要是外面的人都進來了,學生還能吃好嗎?”大三學生小張同學表示,學校食堂的低廉價格本來就是對本校師生的一種補助,不是對外人的。此外,還有學生擔心,外人過多進入,會給學校的管理、安全方面帶來一些隱患。
對于白領到校食堂“蹭飯”,不少市區高校也十分敏感,并已經發出禁令,禁止外來人員進入學校食堂就餐。
“蹭飯”點三———員工食堂
景象:“外來戶”與本單位員工搶位
除了社區和學校食堂外,不少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開辦的員工食堂也成為白領“蹭飯”地點,這同樣也引起本單位員工的不滿。
黃浦區一家事業單位的員工食堂已在周邊小有名氣,同樣吸引附近商務樓白領也成群結隊“慕名”而來,他們看中的是這里相對低廉的菜價和比較豐富的品種,然而,外來人員過多涌入也讓食堂資源開始出現短缺,不少本單位員工開始抱怨,中午12點之后食堂品種就少了很多,等到12點半之后,基本就沒什么好吃的了。另外,“外來戶”的涌入也讓員工食堂本就不多的座位出現短缺,遇到高峰期找個位子坐下吃飯都很難。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南京西路一家商務樓食堂內,一到就餐時間,進入的人員絡繹不絕,里面不少都是生面孔。還有的穿著其他公司的制服,拿著飯票打了飯菜直接帶走。
爭議:對于“外來戶”來食堂“蹭飯”,原本單位的員工對此也頗有微詞:“員工食堂其實應該算是一種福利,現在外人過來分一杯羹,對本單位員工而言有些不公平。”一些商務樓食堂對此也采取了不同的對待方式,向外來人員收取“搭伙費”,或者將外賣套餐的價格定得略高于持飯卡的消費者。
[專家支招]
三大方案解決白領吃飯難
對于商務樓白領的吃飯難問題,盧灣區淮海路樓宇促進會理事林衛慈感觸最深,他表示,淮海路上不少商務樓的白領都面臨這一難題。“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吃飯是他們共同的煩惱。”林衛慈表示,目前在上海的商務樓集中地帶,周邊餐飲業的定位與白領的日常消費水平不是很對稱,要么過于高檔化,要么過于攤販化,導致白領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吃飯。
據林衛慈介紹,該促進會曾對淮海路商圈的白領做過調研,白領按收入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高檔月入2萬元以上白領的午餐心理價位在50元以下,中檔月入1萬到2萬元之間,午餐心理價位在35元以下,低檔5000元到1萬元之間,午餐心理價位在15元以下。然而由于周邊餐館價格過高,現實中白領吃飯花費都超過心理價格,有的甚至超出一倍。如何解決白領吃飯難的問題,林衛慈提出三大方案。
●開辟白領餐飲業態
針對商務樓周邊存在的白領餐飲空白,林衛慈提出,商家應該抓住這一商機,開辟出一批專門針對解決白領日常吃飯問題的白領餐館。
對此,香港茶餐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據介紹,香港茶餐廳的餐飲特色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不僅環境整潔、品種多樣,而且價格從高檔到低檔都有,深受白領喜愛。本市的商務樓周邊也完全可以借鑒它的經驗,開發一些符合白領定位的餐廳。
●商務樓聯合建立配餐制度
白領工作餐著重營養、快捷和實惠,對此,林衛慈建議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實行配餐制度。
據林衛慈介紹,國外一些大型企業都實行配餐制度,為員工搭配好食品直接送餐上門。在上海的一些知名商圈,幾棟商務樓可以聯合起來,建立配餐制度,為商務樓白領按需配餐。此方案關鍵在于送餐公司必須為有資質的餐飲公司,保證飯菜的營養和衛生。
●依托各方資源組建白領食堂
商務樓食堂可以解決本樓白領的吃飯問題,對此,林衛慈建議在一個商圈內也可以依托各方資源,組建一個大的白領食堂。
據林衛慈介紹,目前淮海路樓宇促進會已經有此打算,正在和商會以及周邊的社區協商,希望能夠發動各方資源,組建一個白領食堂,為商圈內白領提供吃飯場所。此方案關鍵在于商圈地價太貴,同時食堂的規模難以滿足全部白領的需求。
[白領博客]
吃飯,難以言說的隱痛
我叫lucy,在恒隆廣場上班,和大多數人一樣,每日重復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在外人看來,穿著入時、月入7千、在黃金地段上班的我是名地地道道的白領。然而,在這看似無比光鮮的外表背后卻隱藏著幾多辛酸,旁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吃飯”小事,卻成為我心頭一處難以言說的隱痛。
“民以食為天”,每當吃飯時我卻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到頭來“凄凄慘慘戚戚”。一般而言,除卻早飯外,在恒隆廣場周邊餐館吃頓商務套餐,每頓花費在30-40元之間,每天吃也膩味了;遇到幾個同事想開開葷,相約到餐廳搓一頓,則人均花費在80元以上;最怕有朋友找上門來,在周邊請朋友吃一頓,也要兩三百元。這樣算下來,每個月如果在單位附近吃30頓,就要花費超過2000元,接近月工資總額的1/3。再加上其他開銷,基本就成“月光族”。
有時為了節約吃飯成本,我和同事會叫外賣,或者偷偷溜到外面的小館子里去吃拉面、餛飩等小吃,盡管價錢便宜,但這些東西不僅油膩,也不衛生,吃了幾餐后便宣告放棄。還有同事想出辦法,請阿姨燒飯送上來,結果公司發現后立馬制止,并下令不許在樓內吃飯,連外賣也斷了生路,讓大家欲哭無淚。
“停杯投箸不能食,撥劍四顧心茫然”,這種茫然無助的境地似乎最能反映我們在吃飯時的心情。站在恒隆門口,眼前是參差林立的商務樓,盡管分布著各類餐廳,然而不是價格驚人的高檔餐廳,就是僅供充饑的小飯館,價格與衛生成為白領食客進入的攔路虎。
我很羨慕那些有食堂的單位,員工們可以像在學校一樣拿著飯卡刷卡就餐,價錢也不貴,可惜我們樓里沒有,旁邊的中信泰富就有,不過只針對本樓的員工,于是每天吃飯時我們都懷著無比艷羨的心情看著他們的員工拿著飯卡進入食堂,哦不,那是天堂。后來,我托一位朋友幫我也辦了一張飯卡,第一次走進了那個天堂,然而由于什么都不懂,在“本族”員工投來的異樣眼光中,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在廚房偷吃的小賊。之后,我再也沒有去過那里。
“安得食堂千萬間,大庇天下白領俱歡顏。”我有一個念想,就是在商務樓邊建一個大大的食堂,讓像我一樣的白領不再為吃飯而犯愁。
職場貼士:松下的人才標準:1不忘初衷虛心學習的人。2、不墨守成規而經常出新的人。 3、愛護公司、和公司成為一體的人。4、不自私而能為團體著想的人。5、能作正確價值判斷的人。6、有自主經營能力的人。7、隨時隨地都有熱忱的人。8、能得體支持上司的人。9、有責任意識的人。10、有勇氣擔當公司經營重任的人。
下一篇:缺乏職業規劃的研究生薪資較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江西師范類專場招聘會吸引4萬畢業生競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