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我是以多重身份,參與這個招聘會的:作為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我希望為公司招到一批合適的儲備人才;作為一個職業規劃研究者,我要深入一線接觸準備投身社會就業大軍——應屆生的特點;作為廣東省勞動學會、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的理事,我想藉此了解畢業生的就業狀態、以及他們的所想所思。
到了招聘場,我感到的不是一種興奮,而是一種壓抑。這是我任職人力資源總監以來的第5年,而5年來,中國的畢業生整整翻了5倍,06年將超過360萬。進場的時間還沒到,售票點外已經排起了多條百米“人帶”。這時,我的心中不禁掠過一絲淡淡的傷感。很多年以前,我也曾經這樣在茫茫人龍中,帶著滿懷的期待排隊,每天只能排到3、5個隊伍中,去投3、5份簡歷,而后開始了更加漫長的心里等待……而現在,人龍的規模遠遠超越我作為畢業生的那個時候。現在是更多的人可以讀大學了,但我無法分清,眼前的這種景象,該是用壯觀來形容,還是用悲壯來形容,無法說清,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做了一些統計,也思考了一些細節。
大學生自提的薪酬水平大致如下:
研究生:全部都是說“4000元以上”。
本科生:2000-3500元。
大專生:基本都是提2000以下。
其中,技術類的(如WEB開發),相對偏高,在3000-3500之間。
這些數據,除了研究生略有下降,其它比去年偏高(去年我是在5月份以后,才陸續通知一些人到公司面試)。一方面也許現在是剛剛開始,大家把握不到競爭線的準繩,另一方面,我希望是因為就業市場在轉暖(但是看不到這種跡象)。
而其中,有不少細節值得一提。
一般情況下,我接過簡歷的時候,不會問也不會看應聘者是來自那個學校(我從不以學校論學生)。但是當他們回答薪酬要求的時候,卻的確體現了一種差別。今天主要都是來自廣東學校的學生,本科線上,暨南大學、華師大、華工、華農提的要求都比較高,要求在2500元以上;而普通一點的院校,則提2500元以下;專科線上,則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就是所謂“非正規院校”,比如什么技工類學校、民辦學校。他們提的要求,全部都是在1200元以下——問了一輪之后,我就開始對號入座的猜他們是來自那個學校,然后對照簡歷,我發現幾乎達到“問價格則知學校”的地步。敢情是學校給了他們一個“宏觀指導”?有幾個技工類的大專生,都是說800元,我問他們是不是都是同學,他們說“是”。“為什么你提這個數字呢?”,他們說:“因為我們老師說,我們現在的競爭力大概就是800元”。這種對學生“批量生產,統一價格”的指導方針,令我為他們感到悲哀。老師的這一句“指導”,足以給全面摧殘他們3年來的系統教育和信心,也足以毀滅這個學校——不可否認,他們中的不少人,的確市場上是按照這個價格去招聘的(特別是銷售)。但是,學生不是純粹的產品,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怎么可以做這種統一的指導呢?為什么不會有個別人更加有自信的提出1000、1500?我今天感受到的“好學校”和“差學校”的差別,最大和最根本的差別在于學生自信心的差別。我偶爾被邀去學校做講座的時候,我經常會對學生說一句話:“你優秀,是因為你認為自己優秀。”學生的自我意想,自我心理定位,會永遠的影響他一生。如果我是校長,我會發給這個認為自己的學生值800塊的老師400塊的工資,但是我不是給他4張紙幣,我會換成400個1分的硬幣,然后一個個往他腦袋上砸,直到他清醒過來,或者被硬幣埋葬。因為他摧殘了一批學生。
今天的面試,我給每個人的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
有一個人我只和他談了3分鐘,留下他的簡歷,他后面的同學用一種沒有希望的眼神看著他,說:“這么快?”
我說:“你會更快。如果你不假思索的用兩句話描述你的優點,我就招你,1分鐘”。可惜他斷斷續續,說了一大堆——顯然他心理的“譜”,是他彩排好的自我介紹,我“打亂”了他的部署。
有一個學生,本來我覺得不錯,她只用一頁的簡歷,就表達了她的優勢和特點,當我決定招她的時候,習慣的問下學期還有沒課并看簡歷,卻看不到她的學校名字,“為什么沒寫學校名?”,“因為……我的學校不怎么樣……”。我還是問了她的學校,然后拿起筆,在她的簡歷中幫她寫下她的母校,然后在她眼前豎起簡歷:“有沒寫錯?”
“沒有。”
我今天對所有留下的簡歷,只是做一個動作(在認為特別適合的,打鉤)。這是我唯一寫字的簡歷,我不知道她明不明白,我是在告訴她什么。她的做法讓我大打折扣。
如果我是負責教育的,我有一把足夠大的鐵錘,我會掄起來把所有的中國學校都砸掉,因為現在不會有一個學校敢站出來說:我們學校是“教做人的”——全部都是“教書”的。
當然,也有些學生非常善于銷售自我,比如,有個應聘網頁設計的學生,因為他做的東西都是在學校的內部網,沒法把作品展現給我看,他和我說:“我把作品放到一個叫職友集上,你可以看。”還有一個應聘文案助理的,也是將她的文章傳到自己的BLOG上。晚上我回去打開他們的主頁,覺得他們放在網上的內容很充實,比如應聘文案助理的學生,上面有很多她的隨筆作品,我看到她不錯的寫作思路和思維水平,我決定明天通知這兩個人上班。他們都是來自那些被人看成“差學校”的學生,但是,他們善于利用多種途徑,來表達他們的優勢。比如善于利用“職友集”、BLOG這種新的免費工具,的確成為他們贏得我的信任的關鍵。
職場貼士:要善于發現變化,并適應變化,不管周圍環境及你人生某一階段出現何樣的變化 ,你都應該善于發現其中的各種機遇,并駕馭這些機遇。
下一篇:四招應對長假過后的“上班恐懼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調查發現大學生自主創業集中于零售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