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以“陽光工資”為導向公務員工資改革,在2004年從北京、上海等地推開,將“暗補”改為“明補”, 卻因“后門”遲遲難關而至今難產。在為公務員津補貼“開前門”之前,重點工作仍是“關好后門”
【財新網】(記者 藍方)繼中央六部委對全國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市直機關津補貼發放情況啟動檢查行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也開始在北京、云南等地調研公務員津補貼情況,并將起草《公務員實施地區附加津補貼方案》。
不過,據財新記者了解,該方案的出臺仍無具體時間表,政策制定的思路仍是“關好后門后再開前門”,對公務員津補貼的清理工作仍放在首要地位。
所謂“地區附加津補貼”,乃是公務員工資的構成部分,制度本意在于縮小經濟不發達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之間公務員的收入差距,給部分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公務員增加合理收入。
早在1956年,中國即建立了對公務員的津貼、補貼制度。1993年《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頒行,明確公務員可規定享受地區津貼。此后,在中央政府統一規定的基本工資外,地方政府均根據本地區的財政經濟狀況自行確定津貼補助政策。由于各地區甚至各單位的具體做法不同,公務員工資分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混亂。
以“陽光工資”為導向公務員工資改革,在2004年從北京、上海等地推開,將“暗補”改為“明補”,對公務員收入實行統一規范管理,各單位實行統一的津貼、補貼、獎金制度。2006年,全國層面的公務員工資改革方案下發,繼續“開前門、關后門”的改革思路,要求各地在清理規范津貼補貼的基礎上,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制度。地區附加津貼將主要反映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消費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具體方案“另行制定”,“適當時候出臺”。
然而,建立在“關后門”基礎上的地區附加津貼制度實施方案,卻因“后門”遲遲難關而至今難產。盡管中央政府在2006年提出,將在三年內完成公務員津貼補貼規范工作,但現在看來收效并不理想。
2009年,審計署抽查56個中央部門,發現有8個部門本級和34個所屬單位在無真實經濟業務背景的情況下,利用虛假發票套取資金9784.14萬元,主要用于發放職工福利補貼等;兩個部門本級和25個所屬單位未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新增項目或提高標準發放津貼補貼1.73億元。
2010年3月,中紀委等六部委派出檢查組,分赴廣州、武漢、成都、青島、寧波、南寧六地,對公安、工商、城建、房管、教育、地稅、衛生、房產八家市直機關公務員津補貼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規范發放津補貼的情況。據《新京報》報道,其中武漢市個別單位內部超出國家要求發放的津補貼達13種,一市直機關被要求清退的津補貼達到908.87萬元,人均應退還金額7.39萬。
2011年上半年,中紀委、監察部、組織部、財政部、人社部和審計署再次組成檢查組,對全國的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直機關津補貼發放情況進行檢查。
人社部有關學者介紹,“關后門”的同時,“開前門”的政策制定工作也在進行,但前者仍是工作重點。當前對于制定地區附加津補貼方案的基本原則較2006年并無變化,將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崗位的公務員設定不同的津補貼標準,以平衡地區之間的公務員的收入水平。█職場貼士:精神飽滿地工作:站的直、坐的正,可以讓你看上去一直是精神飽滿的、充滿自信的。你當然肯定也不希望同事或老板看到你整天無精打采的縮在自己電腦前吧,除非你昨天熬了一夜要完成一個報告。
下一篇:男女同齡退休政策正在調研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職場拒升族有話說:老板,我們不是混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