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我的同事,一個年輕的職場新人。從畢業開始,張蕾在我們這個公司,度過了他3年的職場路。近來,張蕾非常苦惱,合同即將到期,他不知道下一步應該怎么走。張蕾發現,自己在職場已經三年,卻缺乏職業人的最基本的發展屬性——職場核心競爭力。當然,老總對他很是器重,希望他能夠為公司效力。是留下還是離開,如今的張蕾非常迷惘!
應該說,張蕾在公司目前的職務是值得讓人羨慕的,27歲的他擔任產品開發部副經理,開發部門最高執行官,前途發展不可限量。這么良好的發展前景,為何張蕾會苦惱呢?
雖然現在擔任副經理職務,除了英語能說,德語了解點,會做單證,會國際采購,其他的什么都不會。張蕾認為,自己缺乏開發部經理最起碼的基礎——開發能力與管理能力。沒有下過車間,工程技術一竅不通,擔任開發部經理只可能是暫時的現象。張蕾覺得,這個崗位自己并不合適。但到底什么樣的崗位才合適自己,張蕾自己也不知道。
實際生活中,類似張蕾這樣情況的其實很多。很多有想法的年輕人,工作一段時間后,發現公司給自己安排的路,并不能給自己帶來職場核心競爭力,使得自己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時,他們就非常焦躁,非常困惑,不知道該怎么樣給自己定位。離開現在的公司,卻不知道去干什么,除了這點適應公司的技能,不具備社會通用性核心技能。
職業場的發展是需要核心競爭力的,在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下,輕易得來的東西,失去也容易。希望在職業場擁有一席之地,即使放棄眼前的即得利益,選擇重新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人生角度考慮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這種即得利益的放棄,在短期內的確痛苦,但培養自己核心競爭力所產生的短痛,與沒有競爭力,所導致的將來職業發展的長痛,更加難以讓人接受。水煮青蛙慢慢死,不如跳出鍋來求生。
6年前,由于公司倒閉,阿東不得不離開培養阿東4年多的公司,一個破產的國營單位。走進社會后阿東發現,自己與社會已經脫節了。沒有任何選擇余地,阿東進了一家臺灣企業,開始了新的職場路。
外界環境逼迫下必須要生存的阿東,有著強烈的上進心,在這家臺灣公司,阿東的初始職別僅是個900元的技術員,薪水只有原來的幾分之一,阿東認真的工作認真的學習,拼命的吸取養料,補充過去在國營企業里能力上的黑洞。在這家臺灣公司,阿東結合原來企業所學、及臺灣公司的研發工作,逐步形成阿東的第一個職場核心競爭力——機械研發工程技術。如今阿東在擁有機械研發工程技術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另外擁有企業生產管理核心競爭力。可以預見的,從此以后阿東的職場路只會越走越寬。
實際上,張蕾現在的困惑,在步入社會二到三年的年輕人里,是普遍存在的。對年輕人而言,擁有社會核心競爭力,是最重要的。讓自己在職業場上,擁有不敗之地的職業技能,是在職業場上生存的根本。
職業場上,如果一個人到了30歲,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職場核心競爭力,是相當危險的。三十歲是個職業場分水領,能進一步發展的就上去了,不能發展的只能一直在下面跌打滾爬。目前社會的大學教育已經相當普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語言已經夠不成核心競爭力。想在職業場長期發展,一定要擁有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能。這種技能一定是通過社會實踐的積累才能夠得到,朝夕之間所得到的技能不能稱其為核心競爭力,這樣的競爭力,別人可以很輕松的獲得而超越你。
我把阿東在職業場里最初幾年的成長經歷,與楊吉聊了一聊,希望能夠對他有所啟迪。當然了,如果當初阿東所服務的公司沒有倒閉,阿東大概還在為這家公司服務。但是,現在阿東知道的事情是,當公司倒閉后,一個沒有核心競爭力的職場人,在這個社會里,是個nothing。隨著年齡的越大,職業發展也越來越不利。
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想在社會競爭中,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一定要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自己的職業優勢還沒有形成以前,需要認真的摸索,努力培養自己的職場核心競爭力。
職業場的成長是需要付出的,哪怕放棄即得利益,去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人生角度來看,也是值得的。
職場貼士:Confidence信心:信心代表著一個人在事業中的精神狀態和把握工作的熱忱以及對自己能力的正確認知。有了這樣一份信心,工作起來就有熱情有沖勁,可以勇往直前。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會面對失敗和挫折,但這些并不可怕,每當你經歷一次打擊便學到一份知識,便積累一次力量和勇氣。所以,在任何困難和挑戰的面前首先要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