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不知有誰對“跨文化管理”感興趣呢?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現在在西方商界開始流行了,也研究了十多年。目前在中國的企業好像對這個方面還沒有什么意識。不知各位看客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今天寫點關于中美文化對職場的影響吧。算是辦公室政治的一部分。我就是干這個的,沒辦法。看客們要是覺得沒意思,也請多包涵了。
對于大多數工作在美資企業中或工作在美國的中國員工來說最難的恐怕就是如何真正做到與身邊的美國同伴“打好交道”。那么美國文化到底是什么?它又對中美之間的商務交流起到多大的影響呢?我想從日常工作的角度對中美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做初步的探討。
通過觀察,本人發現在與美國人交往的過程中,中國人大都在以下幾個方面會與美國人發生跨文化層面的溝通障礙。
1,“你到底想說什么?”
在以追求“和諧”為最高境界的中國社會中,語言的功能在相當程度上是被壓制的,換言之,中國人之間的信息傳達方式更多的是“意在不言中”。沒有說出來的遠比說出來的更重要,更有實際意義。而這恰恰是中國人經過五千年中華文明熏陶下所掌握的特有的語言“密碼”破解功能。“體會”;“琢磨”;“言不盡意”等等則是中國式溝通中的重要信息獲取方式。一個中國人要是不能掌握這種體會他人言外之意的本領就會被認為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人”。
反觀我們“可愛的”美國工作伙伴們,說話直截了當,開門見山;比如說拒絕別人的要求,一般來說美國人如果不喜歡,就直接說 “不”;而中國人通常會說 “讓我考慮考慮”。美國人若不了解中國人的說話方式,會以為那人是真的去考慮了,過兩天說不定又會回來問: “考慮得怎么樣了?”。所以美國人追求的是盡可能用語言表達一切。這種溝通障礙其實就是跨文化中的高低語境的不同所導致的。而中美兩國的語言表達方式又分屬高低兩種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隨著越來越多的中美兩國人士在文化,科學,和商務等領域的交往,在語言溝通上遇到的挑戰不可低估。而這絕不是靠單純學習外語就能夠解決的,否則,中國有兩億人學習英語,在美國也有超過一百萬人學習漢語,豈不是個個都成了跨文化專家了嗎?
2,“我們”與“我”
上面講到中國人自古就有“和為貴”的思維,其文化的根源是源自社會和諧概念,我們中國人認為社會秩序必須同自然界事物一樣和諧運動。而這種概念也就創造了“我們”文化或者“社團價值至上”文化,簡單地說,就是個人利益服從社會利益。群體取向使中國人性格內向,含蓄,不愿人注目。所謂槍打出頭鳥,所以人們不愿發表不同意見或個人意見,凡事先看別人怎么看,怎么說,不習慣當眾被表揚或批評。
而這種表達方式在美國人看來,則是膽小,懦弱的表現。不同于中國人,美國人更傾向于“我”,或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的強調,把自我的言行看作是自由的表現。在與美國人的交談中經常會聽到“我想”;“我認為”;“我覺得”等自我感受為開場白的言論,并將自己和集體的意見劃分的很清楚。與之相比,中國人則更多的是用“我們”為開頭的句子,以至于美國人經常認為中國人缺乏獨立的見解,自我肯定,和自信的表現,而這些特點恰恰是美國社會所推崇的人格優點。
職場貼士:每一個員工都必須明白,老總不是慈善家,他也做不了慈善家,他只會為你的使用價值買單。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