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應該如何在職場與男性有更佳的溝通
1.只在男同事要求時提出勸告,而且最好是私下為之。
2.說話時肯定而有自信,同時提高音量。
3.避免太常談論問題,著重如何解決問題。
4.避免漫無邊際的閑聊,直接切入中心。
5.不要太在意批評。
鏈接:女性:辦公室男女之溝通寶典
男性在職場要與女同事有更好的溝通應注意下列事項
1.女同事對你說話時要全神貫注的聆聽。
2.犯錯誤時道歉。
3.不要打斷女同事說話或是替她們把話說完或是貶低她們的構想。
4.舉例時不要老是提運動和戰爭。
5.聆聽聆聽再聆聽。
3 關于“面子”
在中國文化中,為了保持人際關系和睦,下級與上級或權威之間的溝通通常是采用間接的,甚至是私下的方式,說話時的詞句的使用也是要反復斟酌的。這與第一個問題中所談到的間接表達方式是相似的。對于中國人而言,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可在美國人的意識里,工作中的任何問題都一定要闡述的清楚明白,就算是反駁,也要直截了當。這是效率的體現。對于美國人來說,對話應該是清晰的,明確的,而不太考慮對話人是誰。在這種情況下,溝通障礙再次產生了。一旦在工作中產生了問題或者是矛盾,中國人往往會為了不使矛盾升級和保留雙方的顏面(和諧關系),停止眼前的對話,以便為日后更好的解決問題留有余地。而美國人則認為問題還沒有解決談話就結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是在回避問題,從而認為中國人沒有責任心。實在是“冤枉”呀。
4 “yes” or “no”
如上所述,闡述問題時使用清晰明了的方式是美國人所推崇的,美國人將這種表達方式視為一種工作時必備的語言能力,更是自信,權力,和力量的表現。為了幫助中國員工能夠更加適應美國式的商業語言,在許多的在華美國公司里都設有內部培訓機構。但對于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來說,意思明確的回答,如:好與不好;對與錯;等等詞匯都是在走極端,不給自己留余地。而這種表達習慣也不是在可預期的時間內能夠改變的。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習慣就會越強,所表現出來的說話方式就越是模棱兩可。通過下面的兩組中美之間的日常對話可以很好的說明問題的所在。
A, 中國人:“你喜歡這種音樂嗎?”
美國人:“不,不喜歡。對我來說,這簡直就是噪音。”
中國人的解讀:明白了,原來他一點也不喜歡這種音樂。
B, 美國人:“你喜歡這種音樂嗎?”
中國人:“有點吵,不過,還可以?!?nbsp;
美國人的解讀:他在說什么?他到底喜不喜歡?
正如第一段里所說的,當中國人說“不方便”那就意味著不可能了。與美國人直接說“不”不同,中國人更傾向于用“問題不大”;“研究研究”;“考慮考慮”等較為間接的詞匯來代替“不”這個字。同樣,即使說“是”,也不一定代表中國人表示同意或肯定,而只是禮貌的表示“我在聽”。而這種語言“解碼破譯”功能在美式英語中是不存在的。對于不熟悉中國文化的美國商務人士來說簡直就是聽天書了。雙方矛盾的產生也就成了必然。
上述中的四個問題還只是中美跨文化交往中常見的矛盾中的冰山一角,此外還有大量的深層次的跨文化問題挑戰著中美兩國商務人士的管理智慧。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學習與培養對于二十一世紀的跨國管理人員來說則是至關重要的。為了獲得有效的,滿意的溝通效果,中美人士則需要擁有知識的共享,和雙方的理解。簡單的文化表層的了解并不能改善中美之間的跨文化溝通。不僅要了解跨文化溝通的多樣性,更要知道為什么這種多樣性會存在,要學習不同文化中核心價值觀對外在言行有著怎樣的影響,只有如此才能夠在全球化的今天理解中美彼此文化的真正內涵,達到求同存異,互助雙贏的目的。
職場貼士:本來應該強大的員工和管理者們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就是他們太過于關注他們自己小范圍內的責任。他們從來不著眼于大局去了解他們的公司業務是關于什么的。結果,他們就無法看到或者創造出使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到下一個水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