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中國中產階層在社會中所占的比例為11.9%——近日,某出版機構推出的《中國中產階層調查》公布了這一數據。該調查給中產階層設定的標準為:經濟上月收入5000元;職業為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或技術專業人員、黨政機關公務員、企業技術人員、經理人員、私營企業主;接受過大學本科及以上教育。《中國中產階層調查》顯示,我國中產階層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在工作上投入巨大,工作時間顯著多于中產以下階層,日均多工作兩個小時。
年初,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份調查結論:“6萬元至50萬元,這是界定我國城市中等收入群體家庭收入的標準。”此為“中產”在我國首次得到清晰的數字化界定。
由于“中產”本身尚只是一個軟泥巴概念,中產比例的統計意義有多大尚可探討。倒是一位自稱農民網友的留言“誰敢和我比壓力?”異曲同工于使蟑螂“小強”一夜成名的周氏經典之作《唐伯虎點秋香》中的經典臺詞“誰敢比我慘”,不禁讓人一陣心痛。
顯然,“中產階層在工作上投入巨大,工作時間顯著多于中產以下階層”這樣的調查結論,正如“農村人最幸福”、“公務員最累”等“驚人”結論一樣,讓人不可接受。
“中產階層比中產以下階層日均多工作兩個小時”,這種不合常理的統計數字有多少科學性可言?疲于糊口的中產以下階層,哪一個享受得起8小時工作待遇?
筆者以為,研究中產的意義不在于比較其和中產以下哪個壓力更大、哪個付出更多——這是不需要研究的,而應該著眼于中產階層對社會的貢獻與他們獲得的財富是否成比例,當今中產的價值觀和消費觀是否合理,中產階層對社會進步的帶動作用究竟有多大——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科學研究。
職場貼士:形象和素質不是外在和內在的兩面,審美能力、舉止體態、掌握進退,無時無刻不外化著人的內心和質地。
下一篇:上海大學生畢業要過普通話二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國誰最奢侈1000萬人年收入達24萬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