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又到高考季節,又一批考生和家長要在各類專業之間思來想去,小心翼翼地揣測四年后的就業情形。可是找工作一定要專業對口嗎?現在有多少人做著和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所學專業對現在的工作有何影響?
在“您認為專業選擇對就業的影響大嗎?”的問項中,選擇影響不大,還是看個人能力的只有17%;有一定影響的占34%;而覺得當然重要的有49%.當初根據自己的興趣報專業的不到一半
調查顯示,參與者中,當初報考所學專業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決定的只有42%;有26%的人是聽從父母的決定;其次是服從調劑分配占24%;根據學校老師意見報的有8%.和已經有工作或有意跳槽的職場中人不同,如今學生對專業的選擇更加自由。
智聯招聘的職業顧問建議,學子們在選擇專業的同時,要結合自己的興趣以及長輩的社會經驗做出客觀選擇。愛好也許會在一段時間后變成消耗,而強制的父母包辦則會令學生一開始就厭煩專業,再好的專業也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影響學業和就業。
現在工作和專業對口的只有26%
對于“您目前從事的職業對口大學所學的專業嗎?”的回答,肯定對口吻合的只有26%;選擇最多的是“有關系但非本專業對口工作”,占43%;最少的是“沒關系,卻是我的愛好和特長”,有9%;根本沒有關系的有22%.智聯招聘的職業顧問認為,選擇“有關系但非本專業對口工作”的比例最高有兩點原因:第一是隨著新職業不斷地推陳出新,老職業內涵隨著科技發展而日新月異,人們所學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很難像以前一樣定向在某一職業方向。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的畢業生開始適合從事軟件開發、經營和維護,或到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和技術工作。但隨著職業的發展,他們也可能進入IT咨詢、管理、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等非技術工作領域。
另一個造成專業和工作沒有太大“瓜葛”的原因是,在嚴峻的就業壓力下,對于專業是否對口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余地。比如目前許多大學生就業都選擇了銷售這一職位,而許多公司也樂于把銷售的職位讓給剛畢業的學生做。并不是大學生都學銷售專業或主動選擇銷售這一職業,而是在求職環境不樂觀的現實中,銷售類職位的需求量大。
如果上天再給個機會52%的人會另擇專業
在“如果您有機會從頭再來?”的問項中,還是有52%的調查參與者表示會選擇另外一個專業,仍舊學現在的專業只有14%;在本專業基礎上再學一個第二專業的占34%.智聯招聘的職業顧問分析,另選專業并不是人們審美疲勞和喜新厭舊,而在很大程度上和工作一段時間后職業生涯路線的逐漸清晰有關系。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工作幾年以后形成的職業興趣才有一定的穩定性。這個興趣的形成,有可能是大學期間教育出來的,更多是靠職業經歷摸索感受出來的,一般是發現自己擅長做某類工作,或是越做越好,得到的主觀、客觀的回報越來越多,所以產生了“如果有機會從頭再來,就重新學一個與現在職業興趣吻合的專業”的念頭。
另一方面,職業生涯規劃的提前引入對此也是有幫助的。影響到一個人職業興趣發展的天賦和性格在大學之前就是可知的,職業測評和規劃可以發現個人的天生優勢,幫助專業選擇,減少職業發展彎路,帶來未來工作上更高的滿足感。智聯招聘職業專家建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在入學時開始,大學生從大一起就應該思考我這個專業未來的發展,都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能力,能到哪些行業和企業去,自己是否喜歡未來的這個職業,而不是簡單地根據教學安排和教材開始自己的大學學習和生活。
雖然調查顯示只有26%的人工作和專業對口,但對于“您覺得大學專業學習對目前的工作有幫助嗎?”的問項,認為大學里的專業內容對目前工作一點幫助沒有的只有9%;很有幫助的也不多,只有8%;認為工作主要靠素質的提高,專業對工作沒有直接幫助的有38%;認為有用,但主要還是靠畢業后的學習的最多,有45%.調查結果顯示,十七八歲時的專業選擇并不能給未來職場定終身,但是對進入職場有著關鍵性作用,而誰也不愿意輸在起跑線上,因此,職業咨詢規劃和信息及時透明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目前,一些地方開始宣布要把就業率排名靠后的專業砍掉,一些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開始組織大一的學生接觸就業指導,同時,一些如高爾夫、網絡游戲等新的專業開始招生,人才市場上對于各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晴雨表”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各高校對于專業的調整和設置,專業的選擇和就業結合地更加緊密了。
另一方面,調查也顯示,專業的冷暖陰情變化隨時都在進行中,求職者找工作和專業不一定非要門當戶對,在終身學習的時代,學歷和專業只是幫助打開職場大門的敲門磚,即使專業不對口,個人也完全可以通過后天不斷的培訓充電,如在職業務培訓或職業資格證書學習來提升職業能力,達到在職場中如魚得水的境界。
職場貼士:美國《健康》雜志對21個行業員工的抑郁情況進行調查后發現:1.餐館服務員,年抑郁發病率高達15%;2.護工;3.社區工作者;4.醫護工作者;5.藝術家、藝人和作家(男性發病率9%);6.教師;7.行政服務人員;8.維修工;9.理財顧問和會計師;10.銷售人員。你抑郁了嗎?
下一篇:大學生“求職爭奪戰”從實習開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學畢業生不是吸一口甜水就扔的甘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