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當前我國已進入經濟、科技的高速發展時期,生活節奏明顯加快,每個人都承受來自社會、事業、生活的巨大心理壓力,很容易引起情緒失衡和心理應激反應,導致心理障礙和疾病。為此,醫學心理學家關于情緒控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新進展。本文綜述有關最新進展,目的是進一步幫助提高個人的心理自衛(情緒控制)能力,培養良好健全的情緒,學會自我心理疏導,適應社會發展,保障心身健康。
1.不良情緒與身體健康
1.1 不健全的情緒反應
情緒反應是人們正常行為的一方面,而且有其積極的功能。但在人們談到情緒行為時,總是認為它害多利少,而且常把所有的行為適應困難都歸咎于情緒的作用。部分心理學書上甚至將個人行為方面的問題統稱“情緒不良適應”。我國也有所謂“鬧情緒”的說法。這些說法所指的為以下兩種情形:其一,強烈的情緒反應;其二,遷延持久性情緒反應。據估計,平時到醫院門診者中,幾乎有一半是完全或部分屬于遷延持久性情緒反應引起的疾病。但由于這些病人長期陷于某種情緒狀態下,所以對那種緊張的心情已經習以為常了,并無特別的感覺??墒?,他們的生理反應卻依然在不斷地持續。這時,他們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身體的某些癥狀上,而忽視癥狀與情緒的關系。
1.2 不健全的情緒反應形式
1.2.1 概化
刺激的概化作用是由某一種刺激引起某種反應后,當出現與該刺激相似的刺激,也可引起這種反應的效應。這個現象原本在各個方面都存在,但在引起情緒反應方面更為顯著。如兒童被狗咬過,他就會對所有的狗產生恐懼反應。此種形式在恐怖癥中出現較多。
1.2.2 擴散
指引起情緒反應刺激的一部分,也可能引起全部的反應。如有的兒童在公園里被惡犬追逐過以后,他不但會怕狗,而且可能連被狗追過的地方——公園也不敢去了。公園只是受驚情境的一部分,但恐懼的反應可由真正具有危險的刺激擴散到情境中無害的部分。
1.2.3 象征
帶有某些刺激性色彩的象征性事物,也可具有引起情緒反應的作用。人們常利用符號代表某個事物或情境,例如,紅十字代替醫院、骷髏代表危險等??墒堑轿覀冞\用了這些符號后,它們便會代替其所象征的事物而引起情緒反應。
正是由于概化、擴散、象征等的作用,使得環境中可對人們引起刺激的事物大量增加。
1.3 消極、不愉快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凡是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事物,都可引起否定的態度,并產生消極的、不愉快的體驗。這類情緒包括憤怒、憎恨、悲愁、焦慮、恐懼、苦悶、不安、沮喪、憂傷、嫉妒、恥辱、痛苦、不滿等。這些都是與消極情緒狀態密切聯系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消極情緒是一種對人體心理的不良的緊張狀態,往往會因過分地刺激人的器官、肌肉及內分泌腺而損害人的健康。這種情緒的產生,一方面是機體為適應環境而做出的必要反應,它能動員機體的潛在能力,為使自己適應變化的環境而斗爭。但另一方面,這種情緒的產生又會引起高級神經活動的機能失調,使人體失去心身平衡,從而對機體的健康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經常、持久地出現消極情緒所引起的長期過度的神經系統緊張,往往會導致心身疾病。如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內分泌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轉變為精神障礙或其它器官系統疾病。關于消極情緒狀態對心身的影響,自古就有不少諺語和論述,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如“心寬體胖,多愁多病”、“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內經。痹論篇》中“靜者神藏,躁則消亡”以及《靈樞。口問篇》中“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等。據有關研究資料顯示,除了情緒與免疫系統密切相關之外,情緒與不健康行為方式,情緒與心理適應,情緒與求醫行為,情緒與社會支持都有一定的相關關系。而行為方式、心理適應、求醫行為、社會支持等都是與決定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
2.情緒的控制
醫學心理學不鼓勵人們無限制地任憑情緒反應發展,也不認為“壓抑”是適當的方法,但卻贊同對于情緒作用有適當的控制。這里的控制,并非完全禁抑情緒的作用,而是要使情緒有適當的表現。許多人在心情不愉快時,會使自己陷入一種含有敵意的沉默當中。實際上,如果能把這種不快表達出來,便會感到某種真正的輕松和愉快。由于人們不可能完全避開苦惱,所以,如何把因不愉快的情緒而在體內繼續的能量消耗于有利的方面而不致發生危害,這對于人的軀體和精神上的健康都是很重要的。我們所說的要控制不適宜的情緒,道理就在于此。
2.1 情緒控制第一步
必須承認某種情緒的存在。例如有人懼怕黑暗,要想除去這種反應,先得承認他對黑暗有懼怕的心理。如果他認為那是丟人的事情而不愿承認,那么,他將無法克服那種恐懼。同樣,有些人懷有憤怒之心而又不肯承認有憤怒的存在,他就無從消除那些憤怒。對于人的情緒也是如此。
2.2 情緒控制第二步
在當事者承認有某種情緒存在之后,就應去找出產生該情緒的原因,弄清楚究竟為什么會有焦慮或恐懼的反應。這樣,我們就容易發現情緒反應的適宜性。換句話說,我們就有機會清楚地看到自己所懼怕的事物是否確實具有危險的威脅作用,再看看那些會憤怒的對象,是否真的具有某種缺點或妨害了自己任何動機方面的滿足。如果我們發現這一切原本都并不真實存在的話,那些恐懼憤怒之心就會煙消云散、不復存在了。如果發現某個情境確是具有危險性,那么,就必須進入情緒控制的第三步。
2.3 情緒控制第三步
尋求適當途徑去克服那些危險的東西,或是設法避開它。這時,當事者對所恐懼的事物細作分析,了解其所具有危險的性質、危害的程度以及可能防護的途徑。初上戰場的士兵,聽到槍炮聲會有驚慌失措的情形,而在戰爭時從前線回來的有經驗的戰士卻說,當聽到敵人的槍炮聲時,常能立即判斷出對方所用的武器的種類及其威力,并知道了自己所處位置的危險程度,以避免無謂的傷亡。這時候,恐懼的情緒使人采取了建設性的安全措施,這些措施又反過來幫助人們減少或消滅恐懼的情緒。
3.健全情緒的培養
消極情緒會給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也會給個人的學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要認真把握自己的心理狀態,防止消極、不愉快的情緒的產生。究竟如何保持穩定的健康情緒呢?除了前述的情緒控制外,還必須采取以下幾個積極的措施:
3.1 培養樂觀穩定的情緒,應從嬰幼兒做起
從嬰幼兒起,父母就必須時刻注意孩子的情緒,防止養成各種不良的習慣。對孩子的錯誤行為,必須以耐心說服教育的方式加以糾正,嚴禁以打罵等粗暴的方式對待,以免損傷他們天真的心理。兒童時期的任何一種心理創傷,都可能影響到將來的情緒發展。但是,更應該注意防止無原則的溺愛,這與打罵一樣,最后都會導致情緒的不穩定。
3.2 培養幽默感
幽默感是一種幫助個人適應的極為有益的工具。當一個人發現不調和現象時,他一方面要能很客觀地了解面臨的事實,同時又要做到不讓它使自己陷入激動的狀態。在這里,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幽默的態度去對待。這樣做,常常可以使一個原來比較緊張的氣氛變得輕松。Labott等人發現,那些經常運用幽默作為應對機制的人,健康問題較少;而那些經常運用哭喊作為應對機制的人,健康問題就較多。
3.3 增加愉快的生活體驗
每個人生活中都包含著各種滋味的經驗,有愉快幸福,也有辛酸悲痛。對個人心理健康來說,自宜多是正面、愉快的經驗。這并不是說要逃避那些辛酸的情境,在很多情況下那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能設法增加生活的情趣,將可使自己的生活中充滿積極而愉快的經驗。這樣,即使偶爾遇到精神逆境的事件,也不至于激起過于強烈的情緒反應。Stone等人發現,增加令人愉快的體驗,可以因此減弱消極情緒狀態而提高A型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反應水平。
3.4 使情緒獲得適當表現的機會
情緒既然是人的生活的一個方面,就應當使之有適當的表現機會,喜、怒、哀、樂,各種情緒正常人都會有,所以不必也不能一概予以抑制,而應選擇適當的方式如運動、旅游、傾訴等表現出來。Kelly等發現,有機會傾吐自己的痛苦并得到他人的勸慰能極大地改善健康功能,增強免疫系統活動。
3.5 學習從光明的一面去觀察事物
對于任何一個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將會給人以不同的印象。很多從表面看是令人生氣或悲傷的事件,如果變化一個角度,以另外一種眼光去看,??砂l現一些正面的、具有積極意義的東西。
3.6 要有自己的事業和追求
沒有追求,沒有人生的價值目標,人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而感到迷茫,在學習和工作中就會產生一種刻板、重復的不愉快情緒。反之,若有一個價值目標并積極地為之奮斗,就會領略到一種自然的滿足和愉快,并對自己的情緒產生積極的影響。
3.7 積極參與社會交往
有許多因情緒不良而致病的人,他自己不夠成熟,社會交際不廣,往往討厭每個人,只想與人疏遠,于是陷入孤立。等到發覺自己孤立時,便顧影自憐,覺得受人排擠,情緒日趨惡化。保持心身健康的最佳途徑,就是積極參與人們的共同生活,為社會貢獻力量,體現自我價值。Cohen等研究證明,社會支持能使人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反之,這些積極的情緒體驗又會使人們更積極地與人交往,更好地適應環境與應對應激事件。
3.8 養成樂觀愉快的習慣
輕松、樂觀和愉快總是有益無害的。培養健康的情緒,必須避免怨天尤人、指責社會、挑剔別人。在家庭生活中,尤其要養成和悅談話的習慣。
3.9 對問題當機立斷
每個人日常需要應付的問題很多,無法都處理的十分妥當。因此,寧可偶爾出些小錯,也不要為一些問題左思右想。猶豫不決必然會引起不良的情緒。
3.10 珍惜眼前的好時光
有許多人生活在期望中,總是著眼于未來,而忽視了自己眼前的大好時光。往往時間在盼望中虛度,于是開始意志消沉,從盼望將來變為回首當年。所以,只有善于利用眼前的寶貴時光,才可確保充實的生活和飽滿的情緒。
總之,情緒的作用是人類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使生活中的經驗顯得更有意義。個人必須要學會對其所遇見的事物和情境做出適當的情緒反應,讓其激發起自己的向上的力量,在工作和事業上獲得更多的成就。同時,也讓它幫助提高警覺,采取有效的步驟來應付困難、避免危險。但是,要防止受情緒的困擾,不要讓它妨礙了正常的適應。因此,情緒的控制和健全情緒的培養對于每個人,對于社會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職場貼士:很多職場上的人都有這樣的毛病,老覺得自己應該拿更多的錢,卻很少想自己到底值不值那個價。
下一篇:哪些行為是“升官”的忌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調侃:職場中無法避諱的13條軍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