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19世紀末,美國康乃爾大學做過一次有名的實驗。他們把一只青蛙突然丟進滾燙的開水鍋里,青蛙條件反射地一下就跳到鍋外。然后,他們又使用同樣的鍋,在里面換成冷水,把那只劫后重生的青蛙放回鍋里,接著用爐火慢慢加熱。青蛙在溫暖的水鍋中悠然自得地游著,等它感覺到不妙試圖奮力跳出水鍋時,一切為時已晚。這就是企業管理理論中的“溫水青蛙原理”,許多人對這個故事耳熟能詳。
職場又何嘗不是這樣。最近,一份由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主持完成的《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表明,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工作倦怠現象正在襲擾我國,70%的職業人士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
工作倦怠,也稱為“職業衰竭”、“職業枯竭”,根據國際標準,它包括三個指標:情緒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原有的價值觀、成就觀等受到沖擊,而新的為人們廣泛認可的價值體系尚未完全確立,工作倦怠高發是一種必然現象。想來也是,現在“郁悶”、“不爽”成了好些人對工作的口頭禪。
產生工作倦怠的原因呈兩極,有的是職場競爭激烈,人際關系復雜;有的則是工作壓力過小。后者往往覺得工作乏味,缺少新鮮感,安于現狀,對工作怎么也打不起精神來;就像“溫水青蛙”,麻木不仁,不思進取,沒有危機意識。長此以往,他們很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敗北,甚至被淘汰出局。“溫水青蛙原理”警示我們,這不是危言聳聽。
工作倦怠的發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初期,人們一般工作熱情比較高,但隨后,熱情不斷降低,倦怠便開始襲來,到4年左右達到高峰。而在工作5年之后,開始獲得較多的工作經驗與較高的工作職位,自信心增強,工作倦怠程度開始降低。我們可以將這4年稱為職場的“化蛹期”,如果奮力拼搏便可“成蝶”。
這就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危機感,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千萬不可松懈麻痹。木以繩直,金以淬剛,應該給自己加點工作壓力。新年伊始,可以制定一個工作和學習的計劃,展望職業發展的前景。充電,不但能夠更新知識,提高工作能力,而且也是自我調適、重拾工作熱情的重要手段。
為提高對工作倦怠的免疫力,我們應當時時告誡自己:別當“溫水青蛙”!
職場貼士:健康是根本,你不該為健康花冤枉錢。北方有句老話:要甚沒甚,不要有病。生病住院,那就是個無底洞。
下一篇:男上司眼中女下屬升職標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職場:掌握求職的第二塊敲門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