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如戰場,你是挑戰勇士,還是領導型人才?一測便知。
測試:深夜,由車站步行20分鐘回家,家人已沉睡,門和窗都上了鎖,敲門敲窗均無回應,要爬窗進去也不太可能,偏偏手機又沒電了,要想打電話,就必須原路返回公交車站去打公用電話。猶豫之間,站在樓下觀望了一陣,見二樓的窗口似乎有一絲亮光。如果是你遇到了這樣的事,你會怎么做?
a、想辦法弄壞門或窗的鎖,或用鐵絲之類的想辦法把門打開
b、脫下鞋子扔向二樓
c、返回車站打電話
d、干脆到酒吧去喝一杯,看那里能不能打電話,不行就喝到天亮
e、拼命地敲門和窗
結果分析:
選擇a:屬于具有一技之長型。你有專業知識,可提升素質,在工作中容易出人頭地。
選擇b:你屬于挑戰勇士型。這種人將工作視為作戰,具有創業精神。
選擇c:你是企業人才型,重視人際關系和團體工作,認為應該與企業共存共榮。
選擇d:你屬于運動型人才,重視新點子,偶爾會冒險。
選擇e:你缺乏領導才干,總是以一般方法重復同幾件事情。
采訪中記者發現,眾多求職者都認為:“關系領進門,能力靠個人。”
王錚說:“找工作有關系并不代表自己沒有能力。熟人只是幫忙介紹職位,但是應聘考試還是要靠自己。通常,你與其他應聘者考試成績相同時,‘熟人關系’才會起到決定性作用。要是你的成績太差,用人單位也不會輕易錄用你。畢竟現在用人成本很高,哪個單位也不想請個不會干活白吃飯的員工。”
作為指導學生就業的宋揚這樣認為:“如果既有能力又有關系,那么找工作是雙保險;如果只有能力沒有關系,并不能保險找到好工作。”找關系實屬無奈。
其實,在每個求職者心中,都想僅憑自己的能力就獲得一份滿意的工作。但現實中就業壓力太大了,很多用人單位又設了眾多條條框框,把求職者擋在了門外。不少被采訪對象認為,有很多理想的工作崗位,其實講的就是“門檻”。雖然“門檻”難進,但是當你進去之后,工作并沒有想像的那么難,很多人都能勝任,對于有關系的人而言,只不過是提前找到了機會。
畢業生張韻說:“我從小就向往在北京生活,但是畢業來北京找工作時,很多單位要的都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對于我這個非重點大學的學生,他們連簡歷都不收。最后,家里人不得不托關系幫我找工作。現在我是一家有名的投資公司的職員,我的同事很多都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工作中我們干著同樣的活,我的能力并不比他們差。當初如果沒有關系,我個人再有能力,也進不了這家公司。”
從事40年高校教育的退休教師宋?嘣撲擔骸昂芏嗨妒勘弦瞪?妓倒ぷ饕荒甌紉荒昴顏遙?背醴丫⒖佳幸暈?夜ぷ魅菀祝?酵防捶⑾只共蝗綾究票弦凳焙謎夜ぷ鰲U庵窒窒笏得鰨?弦瞪?鵡暝黽擁賈戮鴕笛沽Υ螅??保??畈憒蔚腦?蚴嗆芏啻笱У淖ㄒ瞪柚貌緩俠恚???淄?!
宋老師舉例說,目前,大學中計算機、經濟管理、法律、金融等專業是熱門,這些專業的畢業生最多。但是,現在就業市場是生物、農林、機械等專業的工作崗位急缺。專業熱而崗位不熱,他們不得不托關系、找門路,擠到那些人員已經滿負荷的崗位中。
其實,找工作對于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本來就是一堂必修課。而“就業比爹”的說法,則透露出就業市場競爭的激烈。
學生在畢業前,沒有其他的人可以依靠,找工作遇到困難時,自然總是先想到親戚朋友的幫助。家長省吃儉用供孩子上大學,辛苦一輩子也只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找個好工作,過上幸福的生活。孩子工作找不到,最心急的還是父母。很多家長都表示,找工作托關系,就跟看病給醫生送紅包一樣,尋求不只是心理安慰,還有更多的無奈。
來源:工人日報
職場貼士:盡管你剛剛開始這么做事,你也會對自己這么快就做完了事情感到意外。記住,種樹的最佳時間是20年前,僅次于它的最好時間就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