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摯地表述心中所想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打動人心,心思光放在技巧上,絕不可能使人動感情。有人說:“有時寫文章自我感觸很深,是含著淚水寫的,但事后修改時卻又覺得一點意思也沒有,文章沒有令人感動的力量。邊哭邊寫的文章不應寄出。”對于自己的感受,自己不動感情那是沒有理由的。然而,這種文章修辭多,絮絮叨叨,別人一點也不會與你有同感的。即使短文,也有打動人心靈的,那就是不轉彎抹角,誠摯地表述。
我們可把這種常理用到日常對話上。對話就是面對面說話,那是打動對方心靈的最佳手段。對話也有用于哲學論爭方面的,通過問答探求真理。然而,對話不光如此,也可以與對方心靈交流,求得心靈相通。一件事傷害了對方的心,弄不好可由此一生記仇的。相反,談一談,交交心,往往可以打消隔閡。
無論是對話還是會話,都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對話是將相互之間的愿望、感情、想法進行交流,對方與自己想法一致的事,則不要深入對話下去。體諒對方的心情,就要展開對話。人與人對話,不只是語言上投其所好,重要的是充分進行心理交流,使相互間獲得滿足感。
在工作崗位上的相互問候語“今天是好天氣喲!”“天氣確實好。”這在兩人之間就有了個親近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聽者理解到問候者的心,接受他的好意。
“好天氣喲!”“不,剛才天氣報告說可能馬上要下雨。”這是聽者想拒絕問候者的友好感情所用的一種托詞,因此,對方激發不起好感。為了達到對話交流的目的,要給予對方主觀上的報酬。
“下雨不好走吧?借傘給你,在你順便的時候還給我好了。”“我喜歡淋淋雨。”這也是有損別人好意的對話,我的話之所以打動對方,是因為他從中受感動,是信任我。經常聽到別人說“那個人說的,我想聽”。假如相互之間能夠體諒,便不會產生麻煩事。
交流分析學理論認為,人心理有三種要素,對話看起來是雙方之間的事,但實際上是由三要素組合起來而進行的。心理三要素是:父母要素、小孩要素、成人要素。山田先生和鈴木先生的對話,是山田先生的三種要素之一與鈴木先生的三種要素之一進行交流。
父母要素是在五歲之前接受雙親教育的記錄。父母要素的對話主要表現為強制性的“必須……”“可以……”“不許……”;小孩要素仍是五歲左右時的表現,體現感情、需求、撒嬌等;成人要素表現為理性的、數理的,其講話因果關系明確。
對話是一種形式,真正的交流應當以心交心。人的心理由父母心、童心、成人心三方面組成。是山田先生的父母心對鈴木先生的父母心對話呢,還是山田先生的童心對鈴木先生的父母心對話呢?如果考慮這一聯系的話,那就能抓住對話的實質。
“最近公司新職員還沒有適應工作,完全不懂禮節。”“是的,應該對他們補上禮節教育這一課。”這是公司兩個職員的父母心對話。“蕭條、倒閉、通貨膨漲,全是管經濟的經理造成的。”“我很討厭他。”這是父母心和童心的對話。喜歡、討厭這類感情用語,是屬于小孩講話要素。
“我喜歡像前任部長那樣的人。”“我也是。”這是公司職員的對話,他們比較了調出去的部長和現任部長之后,講的是感情話。這種對話屬于童心對童心的對話,因為小孩子常說“我要……”“我喜歡……”這一類以欲望和感情為中心而表述的話。
“我拜訪了大山君和小山君,他們實在不想買。加上從今天早上起頭疼,請準許早退。”“下午將訂下個月推銷計劃,大家正期待著你的計劃喲。”“對不起,今天心情實在郁悶……”“喂!假如等待的話,總不是等到一帆風順吧?仔細想想如何說服大山君和小山君吧。”“好的……”
對于沒有心思干活的下級,不是以父母心相待,而是以成人心相待。所謂成人心,是開門見山,要求對方有自信心。在崗位上,有的下級動不動撒嬌、鬧情緒、想甩手不干,對于有這樣脾氣的人就要用成人心對待。
“喂,再來一瓶酒!”“今天的晚酒已喝不少了!醫生說過的吧,喝一點就算了。”這是醫生要求節制飲酒的高血壓患者與其妻子對話,丈夫扮演的是小孩角色,妻子扮演的是父母角色。然而,在這種場合也有例外,丈夫明白要被拒絕的,也許稍加一點撒嬌,這種夫妻關系是好的。
“國鐵工作人員干到十點,所以請下午離開公司。”“好的,我乘十二點后的電車。”“那很辛苦,不過正如你所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只好請你辛苦了。”這是以說理方式下命令,應答也與此相對應,這叫作以成人心對成人心。
“最近新干線也晚點一個小時,不能讓客人久等,明天出差可不可以乘最早的新干線呢?”“我也那么想的,提早一個小時,我在車站前面大樓商店等你。”這是因果關系明確的命令語,所以是成人之心。
商務性的對話,理應以這種成人之心對成人心,尤其是與外國人的商業談判,不可忘記這種對話的方式。外國人無論玩弄多少手腕,其用心都在推銷商品,他們不像日本人那樣隨機應變。
從以上對話實例來看,盡管組合有許多,但可以說,好的對話是給予對方的一種報酬。辜負講話者所期望、盼望的,或者聽話者對講話者中傷,那都是不好的。對話應是平等的,對于父母心,以父母心可產生共同語言,以童心則體現相當的隨和。對方講話像對小孩講話那樣施加權威時,我們如果以成人心對待他,關系就不平衡了。
比如說:“科長,聽說你昨天休息去高爾夫球場了,得分不錯吧?”“我一天都在忙事,哪有去高爾夫球場的事!”這種對話中的下級本想求得科長的歡心,然而,也許科長得分不好而心情郁悶,也許是因為外出遭到了夫人的訓斥,所以用命令的口氣回答了下級的問話。
來自下級的成人心的招呼話語,未引來科長出自成人心的回答,而是以父母心的回答,并且帶有命令的口氣講,好像對方是小孩一樣。
“我父親是經理啊,我想你做我媳婦很合適的。”“我的父親說,有地位的人人情很淡薄。”一個敗家子喜歡上了一名女子,上述對話反應了遭女方反擊性的回答。這種對話為交叉式對話,完全錯位了。一旦如此,以后的話便很難談下去了。
對話可以說具有刺激——反應這一關系。對刺激顯示相應反應的,是產生滿足感的對話。了解對方的心情,也就是探明對方所期待的事,然后作出應答,那便是出色的對話。不光是為了對話,而且也是為了下級動感情,所以必須充分觀察對方具有什么樣的心情。
職場貼士:絲毫無益于前途的個人憎惡。舉例來說,你提到如果你不幸天生一頭紅發,你絕對會把它染成另外一種顏色,而你也許會發現公司總裁碰巧就生了一頭火焰般的紅發。當然,守時就是很安全的話題,譬如說你這人十分準時,對老愛遲到的人感到很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