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進入美國大公司的人都會有一個感覺──“宮門深似海”。辛辛苦苦謀到一個小經理,一查公司架構表,原來自己的頂頭上司離首席科技長的位置,還有七八個階梯。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盡快升職呢?在惠普公司打拼24年,如今位居個人電腦系統群首席科技長及副總裁楊耀武認為,要有全球化的意識,要熟悉文化,培養眼光。
全球化意識先人一步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楊耀武的成功首先要歸功于他在全球化意識方面先人一步。楊耀武從臺灣成功大學畢業后,成績優異的他選擇接受聯合國和菲利普公司一個合作計劃的全額獎學金,去荷蘭受訓一年,這在當時也是自找苦吃。
“荷蘭天氣冷,不通當地語言,又要一下子跟來自南美、東南亞和非洲的同學打成一片,令我很不習慣。”但是楊耀武打定主意,想接受多元化文化的熏陶,因此認為這個經歷很值得。他學會了跟來自各種文化背景的人交往配合,甚至組織他們一起做事,搞活動。“我是最早全球化的人?”他笑言。
1980年楊耀武到惠普工作9個月,就被提升為一線項目經理,負責當時惠普迷你電腦和IBM工作站之間的合作,因為他的上司發現這名年輕人“會做計劃,很有號召力。”這一職位需要橫跨兩個公司眾多部門,并跟不同族裔伙伴協調,不僅難不倒楊耀武,反而成了發揮他所長的機會,不到一年半時間,他便升為部門經理。
92年已在惠普官階不低的楊耀武又接受委任,赴新加坡做總經理,負責惠普的亞太區通訊事業。在一般人看來此舉當冒險,因為已經在美工作多年的他對新加坡并不熟悉,事情做不好挨批不說,可能把原來在美國的積累和位置都丟了。可是了解亞洲市場的愿望還是把楊耀武帶到了新加坡,而后來事實證明,正是他的大膽嘗試讓他的事業提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
在新加坡的兩年,他積累了跟大量亞洲客戶打交道的經驗和人脈,也了解了當地的市場,文化和經營方式,使得他以后在參與公司對亞洲政策的制定時能夠做到更系統,更有策略性。楊耀武說,“協調和運用亞美兩地資源中有很多商機,可是不到那里去深入實踐一段,即便你在亞洲出生,也不見得能懂得亞洲,這不僅是個語言屏障的問題。”
熟悉文化,培養眼光
楊耀武剛出道不久就完成了一個公司曾用一兩百人好幾個月都未成功的項目。他坦言那段時間,幾乎是7天、每天24小時地工作,他的經驗之談:“要讓別人注意到你,你必須得有攬‘瓷器活’的‘金剛鉆’。”
其實對大部份來美發展的中國人來說,多少有點“金剛鉆”,但這還不夠。楊耀武指出,“跟小公司不一樣,大公司除了技術管理,它還倚重文化管理。”以惠普公司為例,在全球176個國家設點,員工講16種語言,產品線復雜,客戶眾多,光是對內部員工的工作協調就是一個大問題。
楊耀武表示,“你不能光坐在你的小方塊里想你自己的事情,要去了解公司的資源,學會運用它們。舉例來說,在美國的你或許以為自己有一個新主意,殊不知,也許新加坡的分公司早就那樣做了。”
另外,他指出,公司的策略經常在變,也有輕重緩急之分,“了解你手頭的活在公司整個遠景發展上的位置,留心公司的市場、客戶和競爭對手的變化,多做一些‘義務工作’,關鍵時候,你的老板一定會發現你的不同。”
他指出,華人往往在技術細節上精益求精,這沒有錯,但要注意不要讓“追求完美”的精神耽誤做決策的時間,因此忽視對全局的理解,或者對委任給部下工作時左右不放心。
把大公司當作小公司
很多人都以為大公司工作容易滋生惰性,但是楊耀武說:“在惠普24年,我不在同樣性質的一份工作上停留超過兩年,而每到一個新位置,我就像開初創公司一樣全力以赴。”他比喻,一個青蛙如果一直呆在一杯冷水里,突然澆一壺熱水,它一定馬上反彈逃生,可是要是你每天把水溫升高5度,它反而不容易重視,直到燙死都還不自知。他說,“到底是不是居安思危,是你自己的選擇。”
職場貼士:有時候,我們認為把自己的工作分攤出去,不免有“支使”他人之嫌,即便把工作交給了別人,但由于個人理解與處理問題的角度不同,他人所做的工作匯總到你這里時,你會遺憾地發現,你們好像說的根本就是兩回事。你可能因此而后悔當初不如自己把事情干了算了。
下一篇:行走職場 鏡子訓練讓你自信重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辦公室“代溝”困擾職場女白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