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論語》里仁第四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春秋時代,各國的高級管理者或是立下重大功勞的人才能站在議事大廳(朝堂)的兩側,一側為文官,打頭的第一人也就是文官官職里最大的;另一側為武官,打頭的第一人自然也是武將里面官職最大的,只有大王可以坐著說話。所以孔子說:“人啊,不要發愁和擔憂自己沒有職位,應該擔憂有沒有能夠站在朝堂之上的本領和才能。不要擔憂別人不知道自己的有什么能力,只求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有更多值得別人知道的能力。”
在這里,孔子給出了兩個做人的標準:1.首先應該對自己負責;2.要做到盡人事以安天命。
對自己負責
在全球500強中,有人作過統計,近二十年來,從美國西點軍校畢業出來的董事長,有1000多位,副董事長也有2000多位,總經理或者董事這一級的也有5000多位。
世界上也許沒有任何一家商學院能夠培養出來這么多的頂級人物。為什么?我們可以看看西點軍校對學生要求的標準——準時、嚴格、正直、剛毅。這些都是任何一家優秀企業對其領導者要求的最基本的素質,也是最值得挖掘或培養的素質。
相比較而言,商學院卻更多地教給學生商業知識和經驗,而相對缺乏對個人最基本的人文素質的培養。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是西點軍校而不是商學院培養了最優秀的領導人才。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如果對歷史上的優秀人物作一個分析,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成功的人士與性格、心胸、知識素質,甚至民族、種族都沒有必然聯系,可是在他們的身上,卻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對自己深深的責任感。
這樣的人身上會有三個重要特點:第一、信守承諾;第二、沒有任何理由和借口;第三、永不言敗。當我們看美國大片《阿甘正傳》的時候,能夠感動我們的不是阿甘多么聰明能干,而是他的執著和真誠。他是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
對自己負責的人永遠都會——自強、自尊、自立。
盡人事以安天命
能被社會認可的人大多是優秀的,而優秀的人卻不一定能被社會認可。有的人小試鋒芒,即一鳴驚人;有的人費盡心血,卻屢試不爽。這樣的例子并不鮮見。
《韓非子》中就有一則非常有名的故事:從前,楚國有一個叫和氏的男子,他在楚山的山石中發現了一塊玉石,就把它獻給了厲王。厲王讓珠寶師鑒定。“這只是一般的石頭”珠寶師說。厲王大怒,下令砍掉和氏的左腳。之后武王即位,和氏又將玉石獻上,珠寶師鑒定說:“是一塊一般的石頭。”于是和氏又被砍掉了右腳。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和氏捧著玉石在楚山腳下哭泣,淚盡而啼血。文王聽說此事,派人去詢問原由。和氏說,“我不是因為被砍了腳而悲傷,真正的寶石被說成一般的石頭,正直的人被稱為騙子,我為此而傷心。”文王讓珠寶師仔細打磨這塊玉石,原來的確是一塊寶玉。于是,這寶玉便以和氏的名字命名為“和氏璧”。
和氏鑒別玉石的能力強過宮廷的御用珠寶師,但卻并沒有被楚厲王認可,還被砍去了左腳。他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再次獻寶,卻又被砍去了右腳,但依然未改對自己負責的態度,以淚盡而啼血的方式堅持自己的觀點,最終才被第三任國王所認可。付出的代價不可謂小,但他的執著卻贏得了楚文王的尊重。
所以工作中不被上司賞識,得不到承認是沒有必要嘆息的。在苛責別人的同時,多想想自己,是不是有安身立命的真本領,自己是否有值得夸耀的資本。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就是孔子的天命論。應當承認,主觀努力的程度,并不一定與成功的概率成正比。不過,就像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說的,“幸運的消長系諸外界的偶然之事,但一個人的幸運的造成主要還是在他自己手里。”
如對本文觀點有任何評論或補充,請發信至:axjlqy@chinahrd.net或者登陸:http://people.chinahrd.net/
職場貼士:大多數想獲得成功的人都利用有用的時間來寫表示感謝、慰問和祝賀的私人信函。但是,如果所要寫的是日常工作的備忘錄、公函、資料匯總和表格的話,他們就會依靠以前寫過的文字資料來節省大量時間。
下一篇:節后職場 8招制服上班綜合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要做職場中的“辯論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