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昨天發布勞動力信息:男性供大于求程度高于女性,25到34歲就業壓力最低。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昨天發布的全國62個城市勞動力市場第三季度職業供求分析信息顯示,國內勞動力總量供大于求,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但與前兩個季度相比略有緩和。
與二季度相比,勞動力供需總量均有大幅度下降,需求總量為120.7萬人,供給總量為161.5萬人,求人倍率(需求人數/求職人數)為0.75,雖然仍呈供大于求狀況,但較一、二季度略有緩和。
分產業來看,第三產業仍是勞動力需求的主體,比重超過70%,且需求結構相對穩定;第二產業需求增長了1.3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制造業和社會服務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比重高達66.3%,其中制造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增長了1.7個百分點。
分經濟類型看,私營及個體經濟和股份制經濟無疑是當前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要渠道,比重達到53.8%。與二季度相比,私營及個體經濟對勞動力的需求增長了3.3%。
分職業來看,用人需求主要來自商業和服務業人員及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比重超過三分之二,其中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的需求增長了3.4%;而求職也相對集中于商業服務業人員和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比重達到58.4%。
從性別上看,近三分之二的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性別有著明確的要求,且對女性的需求略高于男性,但求職者中男性比例卻高于女性。這樣,雖然無論是男是女,勞動力供給都大于需求,但男性供大于求的程度高于女性。
從年齡上看,16到34歲之間的勞動者構成了用人需求的主體,同時也是求職者的主體,比重分別都超過了70%,其中25到34歲的求職者所受就業壓力最低。
從文化程度上看,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和求職者所占比重都最大,分別達到三分之一以上和近一半;文化程度越高,求職者面臨的就業壓力越小,其中碩士以上文化程度勞動者的求人倍率最高,達到5.09。
職場貼士:工作是一個橡膠球,你把它丟在地上,它還回彈回來。但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是玻璃球,如果你把其中任何一個丟在地上,它們將不可避免地磨損、打上印痕,甚至支離破碎。要在人生選擇的每一個節點,跳出來,鳥瞰自己的靈魂,權衡得失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