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老師:您好!
我叫楊鵬,男,今年29歲,已婚,大專畢業,在銀行工作。
我從小性格比較內向,記得早在讀初一時,有一次有個同學當著很多人的面嘲笑我的字寫得不好,從此以后我寫字,都會注意別人的目光是否在看著我,如果是有,心里老是覺得很緊張,手也不由自主的在發抖,更不敢到黑板上去寫字,我覺得自己很沒用,太不象個男子漢了,就想用意志控制自己恢復平靜,但奇怪的是越是想讓自己平靜下來不要手抖,手越不聽使喚,甚至抖得更厲害,我盡量回避這些場景,進銀行工作以后,手抖的毛病越來越嚴重,當眾寫支票特別困難,我只好早來晚走,盡量在沒人的時候開支票。
最近我原來的主管升職,領導讓我接任,本來在業務上我是完全能勝任的,但做得不好要負法律責任,所以我心理壓力很大,不想接手又沒有理由推辭,下個星期就要辦移交了,我非常著急,一天到晚坐立不安的,好像大難臨頭一樣,手抖得更厲害了,我甚至想放棄這令人羨慕的升職,我迫切需要得到心理疏導。戴老師, 請求您幫幫我吧!謝謝!
初步判斷,你可能罹患社交焦慮障礙,也可以稱之為社交恐怖癥。
實際上,大多數人對一些社交情景,如見領導、見生人、見異性、當眾寫字以及同不熟悉的人喝酒吃飯等等,可能會有些緊張、害羞、手抖等表現,但如果你對自己的某一些特定的表現感到不滿,使自己注意力的集中于這種感覺,變得對它非常敏感,而過敏的感覺又會進一步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并逐漸固著,從而產生精神交互作用,形成心理疾病。
針對您的現狀,建議你運用森田療法(日本心理學理論)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進行自我調節。
順其自然——社交焦慮障礙的癥狀與不問癥狀的自然的心理健康狀態作為矛盾的雙方,構成矛盾的統一體。矛盾的任何一方都在一定的條件下向對立的另一方轉化。要想消除手抖的癥狀,必須先學會進入不問癥狀的自然的心理健康狀態,否則就可能出現越用力抗拒癥狀,癥狀反而表現得越嚴重,如果學會不去過問癥狀,讓其自由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癥狀就可能反而消失,轉化成自然的心理健康的狀態了,就如“抽刀斷水水更流”,如果停止砍殺,水自然會恢復原狀一樣。
為所當為——忍受痛苦做你應該做的事情,這是指現實生活中雖然產生焦慮緊張手抖等情況,也要要求自己象正常人那樣,完成當前必須完成的工作,既便是再痛苦也不要逃避,要老老實實地接受痛苦,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在忍其所痛基礎上去為所當為,就一定能由“不安”轉化為“安”,由“焦慮”轉化為“平靜”,由疾病轉化為健康。
總之,你首先要領悟,你的的癥狀不過是情緒變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主觀性的感受,而非客觀產物。你不要把消除癥狀作為目標,而是首先改變對疾病的認識,不要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情緒,要優化自己的個性,把自己的緊張看作是“自然而然”的事來加以積極面對、充分接受、反復體驗、不斷糾正,從而減輕乃至打破病態的惡性循環,最終一定可以達到康復,當然如果有可能,最好在心理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職場貼士:作為一名著名的色彩顧問,蘇珊娜·凱吉爾生前曾為許多知名人士設計房間和個人服裝。為了應付她時間表上的各種事情,她依照一條從她祖母那里學來的原則:如果有什么工作要做,她立即就做。凱吉爾說,很多人把時間浪費在“準備開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