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很喜歡這份工作,可是現在,唉,越做越沒勁!”、“這次任務又沒完成,最近屢戰屢敗,是不是我的工作能力下降了?”……常聽到上班族這樣抱怨自己的工作。日益加劇的競爭和超負荷的工作量,使職場變成了“戰場”,不少人剛參加工作時躊躇滿志的沖勁漸漸被消失殆盡。這種在職場上表現出的身心透支的現象是一種慢性職業病,心理學家稱之為職業枯竭癥。
上班族如何從職業枯竭的狀態中恢復過來,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尋找一份新工作,另一個是改變自己,重新勝任原來的崗位。前者雖然是變換了工作,但如果不能從心理上解決問題,恐怕過不了多久又要陷入職業枯竭的狀態,所以改變自己才是擺脫職業枯竭最重要的方法。那么,如何擺脫枯竭感,重新找回工作的樂趣呢?
1.用正確的方法應對壓力。面對同樣的壓力,有的人安然無恙,有的人卻身心衰竭,就是由于他們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去處理壓力。例如,安然無恙者在感覺工作量太大時,就進行時間管理,合理地分配每段時間要做的事情。而身心衰竭者不是消極地否認壓力的存在,就是以更拼命的工作來掩飾問題,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反而會形成惡性循環,使身心更加受累。
2.將危機視為一種財富。職業生涯顧問建議,當你對工作產生枯竭時,就是應該重新思索自己的時候。這時,你應該花點時間靜下來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擅長哪個領域?性格傾向于從事哪類工作?這份工作可以發揮特長嗎?是自己努力不夠,還是被擺錯了位置?自己對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從工作中獲得些什么?而事實上工作本身又能不能提供自己所需要的這些呢?
3.尋求社會支持。當受到壓力威脅時,你不妨與親友或同事一起討論目前壓力的情況,把心里的癥結點說出,不要悶在心中。此時,關心你的親友會給你一個懇切的建議,并在他們的幫助下確立更現實的目標,同時對壓力的情況進行重新的審視。此外,如果確實需要某些實際的幫助,不妨求助于單位的領導和同事。
職場貼士:工作不該只是“為五斗米而折腰”的權宜之計,而是發揮、體驗自己內在價值的最佳場域。在選擇進入職場時,應該抱持謹慎、并將此份工作視為終生職志的態度來看待,才能樂在其中、接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