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從廈華品牌部被一家外企挖走。不過我只呆了三個月就離職了。實際上,我去該公司之前就“一顆紅心兩手準備”,想換一種方式“打工”--自己創業。
做什么好?我能做什么?我遇到了創業者必須面對的項目問題。回首大學畢業以來的職業生涯,我先后做過“準記者”、干過“廣告人”、當過“新聞發言人”。有道是隔行如隔山,為減少創業的風險和優化創業的邊際成本,我決定先從自己較為熟悉的品牌策劃服務領域入手。
經過一番市場調研,我發現借力媒體是企業進行品牌建設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不少企業已意識到這種宣傳形式的特殊作用,但它們對媒體環境及其運作方式不甚了解,更缺乏處理媒體關系的經驗和與媒體溝通的技巧。因此,這就有賴于專業的“第三方媒體管理”機構來提供解決方案。而目前,國內從事媒體策劃服務的機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等地,廈門地區乃至福建省幾乎沒有這類的專業機構。
這就是我創業的機會和市場空間!
當然,要幫助客戶運作媒體新聞宣傳,我覺得就要深入了解客戶各方面的情況,將自己定位于客戶內部的宣傳職能部門,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其與媒體溝通、交流、協調,使客戶經常是“報刊上有名、電視里有影、廣播中有聲”。當客戶出現危機時,通過實效的媒體公關活動,可更好地幫助客戶規避不利因素,引導媒體將報道轉向客觀、積極的角度,最大化降低負面影響甚至化危機為商機,體現出一種零距離式的服務理念,所以我注冊了現在的公司:“廈門零距離”。
公司注冊下來了,真正的創業征程開始了。開拓客戶成了我的頭等大事。為此,我跟從前打工時一樣,每天照常起床、準時上班。打電話、發傳真、發Email,聯系客戶,上門拜訪,介紹我的服務模式,可謂忙得不亦樂乎。客戶除了企業類的,一些政府部門也進入了我的目標客戶檔案,因為我覺得,比如招商引資、旅游推介等等活動一樣可以導入“第三方媒體管理”模式。
功夫不負有心人,許多客戶聽了介紹,對這種新的服務模式給予極大認同,因為他們明白,傳統廣告的宣傳作用較之過去有相當程度的減弱,而新聞宣傳可有效地淡化宣傳的商業性,增強公眾接受信息的主動性,宣傳效果和投入產出自然更理想,所以,他們不僅樂意與我探討,還開始讓我策劃、提案、運作……
創業成功固然可喜,但嘗試創業的過程本身就已十分寶貴。畢竟,嘗試不一定成功,但沒有嘗試永遠都不會成功!
職場貼士:絲毫無益于前途的個人憎惡。舉例來說,你提到如果你不幸天生一頭紅發,你絕對會把它染成另外一種顏色,而你也許會發現公司總裁碰巧就生了一頭火焰般的紅發。當然,守時就是很安全的話題,譬如說你這人十分準時,對老愛遲到的人感到很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