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yōu)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北京知識分子平均壽命從10年前的58—59歲降至53—54歲新聞工作者在40-60歲年齡段有78.6%的人死亡,平均死亡年齡為45.7歲;疲倦、莫明的煩躁,易生病;白天犯困,晚上睡不著……
不知不覺中,“過勞死”、職業(yè)枯竭癥,亞健康狀態(tài)正悄悄侵害我們的身體,《珍愛生命,更待何時》提醒您勞逸結合,注意健康。
上海社科院的《社會科學報》數據顯示:北京知識分子平均壽命從10年前的58—59歲降至調查時期的53—54歲,比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北京市平均壽命75.85歲低近了20歲。在上海地區(qū),1994年調查的科技人員平均死亡年齡為67歲,較全市職業(yè)人群早逝3.26歲,其中的15.6%發(fā)生在35-54歲的早逝年齡段。
2002年上海10家主要新聞媒體聯合調查顯示:新聞工作者死亡年齡集中在40-60歲這個年齡段,其比率為78.6%,平均死亡年齡為45.7歲。
1983年進行的有關調查顯示:中年知識分子的死亡率是老年人的二倍多,近年來又有上升趨勢。據《科學報》報道,1986年,中科院北京地區(qū)有38名科技人員去世,其中23名正值中年。20世紀80年代的“蔣筑英現象”曾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當前,城市“過勞”人群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中年知識分子滲入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中年骨干身上:如白領階層的“49歲現象”。
從這些信息不難看出,知識分子當中英年早逝的現象極為普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據有關專家介紹,工作過于辛勞、工作壓力過大是主要原因,因此導致許多人長期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所謂亞健康狀態(tài)是指介于健康與非健康之間的一種身體狀態(tài),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人總是感覺疲勞,經常失眠,容易煩躁、發(fā)火等等,而到醫(yī)院卻又查不出什么病來。
從事亞健康研究多年的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亞健康治療康復中心主任陳復平告訴記者:一些管理階層、特別是中高級的管理人員,經商人員,演員,文藝工作者,醫(yī)生尤其是婦產科醫(yī)生和外科醫(yī)生,這些人群中亞健康的比率相對要大一些亞健康人群在我國的比例不容忽視。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亞健康治療康復中心主任陳復平:亞健康在不同人群中有不同的比例,比如我們曾經在一個外資企業(yè)進行過一個調查,發(fā)現在一百個人當中,大約健康人群僅占21%,疾病人群大概占9%,兩個加在一起大概是30%,剩下的70%就是亞健康狀態(tài)了,在農民中亞健康的人群大概占40%到50%。總體來講,估計亞健康人群占總人數的50%到60%。
對于那些奔波于職場上的人來說,亞健康狀況反映在工作中,就會出現為一種所謂的“職業(yè)枯竭”的狀態(tài)。多年從事職業(yè)枯竭方面研究的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許燕認為,職業(yè)枯竭其實是現代社會的一種職業(yè)疾病。職業(yè)枯竭,是由于職業(yè)壓力,給人帶來的身體和心理的一種被耗干,被燃盡的一種感覺。概括而言,職業(yè)枯竭就是由于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身心疲憊的一種狀態(tài)。
當今社會中,由于工作性質的不同,容易導致職業(yè)枯竭的人群也有所區(qū)別。究竟什么職業(yè)的人容易產生職業(yè)枯竭呢?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 許燕指出:第一個高發(fā)群體是助人職業(yè)的,第二個高發(fā)群體就是高工作壓力群體,例如白領階層,還有比如說記者,以及一些正處于發(fā)展階段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里的職員,他們都容易出現職業(yè)枯竭。她同時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只有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的知識庫,才能消除這種疲倦的心理情緒。
不管是亞健康也好,還是職業(yè)枯竭也好,其實都是關于健康的話題。
有一句俗話叫做“人生而為勞動,猶如鳥生而為飛翔”,但是過度地工作有時所付出的代價卻是致命的。
專家提示:“過勞死”十大危險信號:
1、“將軍肚”早現。
2、脫發(fā)、斑禿、早禿。
3、頻頻去洗手間。
4、性能力下降。
5、記憶力減退。
6、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7、做事經常后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8、集中精力的能力越來越差。
9、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
10、經常頭疼、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
職場貼士:面試技巧:面試時無論是坐硬椅子,還是坐軟沙發(fā),都應保持輕松自如的坐姿,雙手最好平放在腿上,雙眼平視 主試人,最忌諱的坐姿就是把腿翹起來
下一篇:辦公室戀情成功妙方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健康:抑郁癥的19條報警信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