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2004年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歐美同學會聯合舉辦了第三次海外學人回國創業周,其中在北京舉行的“聚焦特大國有企業活動”中,48家國有特大型企業共提供了146個崗位,擬招聘228人,1200多名海外學子報名參加,500名海歸得到正式邀請。
國企需求技術與管理海歸人才
在對62家中央企業進行的統計表明,共有歸國留學人員2000多人,其中具備高級工程師職稱的有1000多人,占半數以上。另一項在50家中央企業抽樣調查的結果表明,平均每家中央企業有23個海歸和兩個外國專家。但分布不均,有的企業吸引了720名海歸、聚集了50多位外國專家,有的企業則沒有。特大型國企招聘會統計數據顯示,對技術人才的需求相對多一些,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之比大概是3∶2。
國企為海歸提供“沒有抱怨的薪酬”
在招聘會上,一些特大型國有企業列出“一經錄用,企業將比較市場價位,給予相對優厚的薪酬;企業將按照國家規定,提供法定的保險和公積金;根據工作需要,企業將提供適當的國內外培訓和考察機會”等條件。神華集團公司負責人說,國有企業已經從過去的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發展到現在適度的待遇留人,他表示公司會給海歸“沒有抱怨的薪酬”。中糧集團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雖然沒透露公司的年薪,但他認為公司提供的薪水可以把真正的人才留住。
一位從英國約克大學畢業的學生在招聘會上只投了一份簡歷,她表示她對國企比較看重,回國一個多月,她投出的簡歷都是投往國有銀行,如中行、建行、工行、農行。對于進入中央企業工作,她的看法是,國有銀行資產很大,在那里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如果去外企工作可能只是一顆螺絲釘,不會在企業中學到很全面的知識,但在國企任職或許自己有機會挑大梁。
一位從諾丁漢大學畢業的學生說,到國企應聘,他最先考慮的是將來的發展空間和得到鍛煉的機會。對于小一些的企業,他認為在這樣的企業工作,自己會受到更多的重視,薪酬待遇也靈活,但小企業不會有太大的發展空間,接到的項目也有限,所以他更傾向于把簡歷交給大的國企。
職場貼士:經常讓自己笑,有研究表明,大笑非常利于釋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