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休閑人:工作并享受著
現在職場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累死累活工作,一個月拿近萬元薪水;工作閑云野鶴般悠閑但月底工資條上只有可憐的一兩千。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既能閑云野鶴又能拿高薪的好像真得不多。事實上,很多人曾游離于這兩者之間,也作出了讓外人看來或許會瞠目結舌的決定,比如說,放棄高薪做“低薪休閑人”。當然,這種故意追求來的低薪與平時所說的低薪,多少有著差別。
低薪讓生活更有感覺
沒有人逼著自己工作,每天睡到自然醒才去上班,在辦公室能上MSN聊天,工作三下五除二就能對付過去,雙休日之外更有大把的假期能去逛街購物、在海灘上曬曬陽光……至于工資嘛,勉強夠花就行了———這就是“低薪休閑一族”的普遍想法,幾年前還被視為異類,但現在這樣“新人類”的聲音漸漸響亮,人數漸漸增多。
剛過30歲的江先生年輕能干,在一家德企做部門主管,月薪近萬元。但最近卻要辭職,并且態度堅決。他的理由是因為工作太忙,身心疲憊。在高薪與身體不可兼得時,他只好放棄了高薪工作,另外找了個薪水少但工作悠閑的單位上班。“我現在也很愜意,時間多了,有空就健健身,假日和女友逛逛街,錢是少了,但生活好像更有感覺。”他說。
選擇低薪,享受生活
“有這樣的想法源于我們的自信,我們是上世紀70到80年代出生的,很多想法和上世紀40、50年代出生的長輩們不同,和上一代比起來,我們并不希望工作有那么沉重的生存意味,而是享受工作。”也許,部分過來人還是不能理解“低薪休閑族”對生活以及工作的“游戲”態度,但在新生代白領看來,這就是他們想要的方式。求職、工作的觀念,在他們的身上,有了不一樣的變化。
32歲的張小姐曾是銷售經理,月薪在5000元以上。但她的工作壓力太大,每天的睡眠時間常年在5小時以內,更談不上陪家人聊天、休閑。去年她辭職去了一家每天只工作7小時、每周有2天休息的單位工作,盡管現在的月薪只有2000元左右,但她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候也開心很多,家人也漸漸理解了她的做法,用她媽媽的話說是“臉上的皺紋也不見了”。
作為職業成功的標志,薪水的多少相當重要,但當職場突然冒出那么一批人去追求“低薪”,來換取更多的閑暇時間和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以尋求生活中新的平衡點,那些為衣食住行奔波于職場,為薪水慘淡而郁郁寡歡的人究竟會有怎樣的觸動呢?此外,“低薪一族”總有一種隱于市、金盆洗手的感覺,他們大多是有能力的人才。我們更要問,他們的“半隱退”,對日趨講究功利的職場,究竟意味著進步還是倒退?
職場貼士:凡在乎人生、看重自我價值的女人,無不在社會與個人,事業與家庭的二律背反中深刻開掘她的內心世界的復雜性。復雜即豐富,豐富就有滋味。職場永遠給予我們挑戰的興奮,超越的快活。當自身的潛能被激活,那種成就感,是十分幸福的!但,不能沉溺其中而成為職場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