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常常讓都市人感到身心疲憊,煩透了工作和學習,對過去曾經熱衷的活動也失去了興趣。醫學心理學專家提醒職場人士,出現這種狀況切莫疏忽大意,很有可能是“寡趣癥”找上門來。?
與幾年前的狀態相比,從事媒體工作的劉女士好像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過去,單位組織的各種活動都少不了她活躍的身影。緊張工作之余,劉女士還經常到健身房、卡拉OK、美容院放松身心。然而最近,她連喊累的勁兒都沒有,什么事都不想做,下了班就回到家里呆呆地坐著。?
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心理學教授王麗敏認為,劉女士的狀態與“寡趣癥”有關。患上此病的人,討厭學習和工作,對自己的職業也感到厭倦。此癥最早見于美國,患者開始的癥狀與感冒相似,隨之出現頸淋巴結和頜下淋巴結腫大,突出的癥狀有乏力、嗜睡,對工作、學習甚至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或感到厭倦。?
王麗敏教授分析說,“寡趣癥”與人的性格、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狀態有關。因此,重建積極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一、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心理學研究表明,工作最容易使人產生滿足感和成就感。這是因為雖說不少工作本身不能直接給人以樂趣,但工作的性質, 卻使人有機會面對或參與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從而獲得樂趣。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消除厭倦情緒,必須對工作和生活傾注熱情、責任和智慧,使之成為對自己充滿刺激和挑戰的活動。?
二、堅持體育鍛煉或養成運動的習慣。運動可以使人充滿活力,激發生活情趣,同時也啟動了人們對其他活動的興趣。按照心理學中的興奮遷移理論,心理上的興奮可以從一種情境遷移到另一種情境,也就是說,運動引起的活躍是全身心的。
?
三、日記療法。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把一天中的所見所聞,好心情壞心情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調節情緒,反省自己,留意自己的感受和收獲,以此喚醒對生活的熱情。?
四、注意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豆制品、魚、蛋、奶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的食品,既能促進體內有害物質的排除,又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
王麗敏教授說,總之,人要熱愛生活,積極工作,才能真正對“寡趣癥”產生“免疫力”。
職場貼士:簡歷不要太多,你花著錢,人家還不愿意翻,簡明扼要的,彩色的每次帶一份就可以,給你最想去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