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什么?這是我上了三十歲之后開始考慮的一個問題。熱愛玩概念的《新周刊》,前一期封面專題炮制了一個新概念——“三十而富”。
無比巧合的是,美國納斯達克這兩天傳出了盛大突襲收購新浪股權的新聞。一騎絕塵的傳奇制造者盛大CEO陳天橋,今年才三十二歲,而新浪總裁汪延,也只不過比陳天橋大一歲。不管這次收購的最終結局如何,都是“三十而富”者的財富游戲。
三十歲是人生的重要年齡,“三十而什么”的確是一個值得思量的問題。
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立”起來,但是很確切地明白自己不在“三十而富”之列。我還清楚,三十歲之前我是個瘦子,三十歲之后開始夜以繼日地發胖,因此我應該屬于“三十而胖”。
我身邊的朋友,大多和我一樣上了三十歲。有個對感情很苛刻很挑剔的朋友,尋尋覓覓直到三十歲才找到自己的愛情,對他來說是“三十而愛”;還有一對夫妻,二十來歲剛到婚齡就結了婚,處了幾年后發現雙方性格不投,于是好合好散離了婚,這叫“三十而離”;也有人在三十歲當上了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地“三十而父(母)”。
有個家伙在報紙上抱怨,三十歲左右的人壓力大,上有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下已經有了下一代,事業還在打根基,買房按揭貸款還死人,車子想買買不起。他說已經立起來的幸運兒,叫“三十而立”。如果還沒立起來,那就只有“三十而栗”了,不寒而栗渾身戰栗的栗!
“如果你三十而未富,那你這輩子很可能已經沒有機會了。”登在《新周刊》雜志照片上的年輕新富們,臉上流露出無法隱藏的春風得意,口氣也情不自禁有點張狂。你可以想象,我的心中盛滿了怎樣的醋意。盡管他們也許的確有資本志得意滿,但是對于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來說,不敢去想“三十而富”,只要不“三十而栗”,就謝天謝地了。
職場貼士:職場契約既同于婚姻,又不同于婚姻。它比婚姻透明,沒有婚姻的私密性和甜蜜感;卻比婚姻在解除上來得自由和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