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城市的白領們都說自己工作量大,但比起全世界其他城市來說,中國白領還不算最忙的。這是國際工作調查中心對全世界經濟城市的12項工作類型作出的調查。
中國工薪階層每年多了四天有薪假期(“五一”放假3天,“十一”放假3天),減少了許多工作的時間,足以令國外同行眼熱。
當然,每年只工作1587小時的巴黎人擁有全世界工薪階層中最多的假期,比智利人少工作657小時。由于法國的白領每星期只工作35小時,而非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40小時,而且他們每年有5星期的假期,這一點說明了全世界的工作條件不平等現象仍然存在。
從國際范圍看來,工作時間的差異是不同國籍白領工作量的主要差異。一方面,有的城市由于工會的作用與地位不夠,他們工作時間很長,但假期少。而另一方面,較發(fā)達的城市卻有代表幫助白領們取得更多的假期與較短的工作時間。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差異非常明顯:在15個工作量最大的城市中,有5個在南非,9個在亞洲,1個在非洲,歐洲工作量最大的城市是瑞士的蘇黎世,排名世界第32位。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伯林和巴黎都是世界最休閑的城市。
在芝加哥、紐約、洛杉機和休斯頓這幾個城市,職員們每周起碼工作50小時,還未算上加班這個普遍的情況,幾乎總是存在人手不足。60年代以來,當發(fā)展中國家的工作時間不斷減少時,美國職員從1980年的每周工作43小時上升到2000年的每周48小時,他們的工作時間往往比日本白領長。
因此他們休息的時間也較短。美國沒有關于有薪假期的法律,全要看雇主的規(guī)定,他們通常每年給年輕員工7天的有薪假期,對于大公司來說最多10多天。想得到每年12~14天假期就得有5年的工齡。結果,美國人每年平均工作1900小時(比中國人稍多一點),而歐洲人平均每年是1740小時。亞洲國家總體上是世界工作時間最長的,平均每年2100小時。其中,國與國之間的差別也很大。在亞洲較富裕的地區(qū),職員的假期都很少,平均10~15天,而且實際上他們放的假也少于這個數目。
香港服務業(yè)人員每年假期為17天,工人一般只有11天。日本1990年只有15%的員工放連續(xù)5天的假,相反歐洲15天長假是每個員工最基本的假期。1990年日本幾乎不放年假,但政府為了刺激消費(類似中國近年的做法),讓員工多放假,但直到現在才初見成效。貧富國家之間的工作時間差距越來越大。
職場貼士:工作是一個橡膠球,你把它丟在地上,它還回彈回來。但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是玻璃球,如果你把其中任何一個丟在地上,它們將不可避免地磨損、打上印痕,甚至支離破碎。要在人生選擇的每一個節(jié)點,跳出來,鳥瞰自己的靈魂,權衡得失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