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種方便快捷的“傻瓜”型理財服務,日益受到市民的青睞。
小劉剛參加工作不久,月工資2500元,他打算每月存點錢供幾年后買房,但一來覺得麻煩,二來擔心自己不能堅持。于是,他與工資卡發放銀行簽訂了組合儲蓄協議,銀行在賬戶中每月保留500元供其零用,其余2000元,按400元3個月、400元6個月、1200元一年的套餐自動轉存到定期子賬戶。
如果小劉需要取錢急用,則由電腦按利息損失最小原則,從定期子賬戶中選擇一筆或幾筆最近的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當天若補足取款,系統將對定期子賬戶不作處理,不會損失一分利息。
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傻瓜”理財的最大特點是將現在需要多次前往銀行柜臺辦理的業務簡化為一次性協議的簽訂,委托銀行代為理財。市民只需簽訂相關理財協議,即可實現活期轉定期、通知存款自動轉存等多種功能,提高理財效率和資金收益率。
據了解,類似的“傻瓜”型理財產品,包括工行的“電子管家”、中信的“理財寶”、交行的“雙利理財賬戶”、招行的“一卡通”等。
目前,個人理財業務正在成為銀行公司業務、零售業務和資金業務的集合點。“對私業務將在銀行業務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理財也不再是富人的俱樂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銀行人士認為,“傻瓜”理財非常適合市民的口味,可能成為各銀行“圈地”的新目標。
職場貼士:老提大人物名號以自抬身價。舉例說,你前任老板是個室內設計師,你曾協助她裝潢某位名人的宅邸,名人的排場和派頭并不值得你大書特書。假使你真的與某些社交名流為友,留心別造成你在吹噓自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