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城市雇主把保姆當成私有財產,即使為保姆介紹對象,也很少顧及她們的自尊心——城市保姆面臨“情困”
當許多家庭享受著美滿婚姻時,游離在都市邊緣的保姆們,如何尋找自己的人生伴侶?
年輕保姆城市中失落的愛情緣分
1991年,22歲的小月離開安徽老家,只身來到上海,開始保姆生涯。勤快聰明的小月,得到了雇主的喜歡。可雇主不愿意小月有社會交往,內向的小月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錯過了戀愛的最佳年齡。已過而立之年的她至今孑然一身。
雇主大概出于同情,也曾為小月張羅過一次相親,不過對方是一名腿有殘疾的中年人。后來小月又嘗試著走進婚介所,可給她介紹的對象,不是離過婚、有孩子的,就是老年人、殘疾人。她稍有猶豫,介紹人就說,“小月,人家可沒瞧不起你呀。”“有的雇主覺得,花錢雇了你,你就成了他的私有財產。這種事經歷得多了,對待婚事也就坦然了。”目前,小月已在北京一個“打工妹之家”負責家政保姆介紹工作,而在這個集體里,和她有著類似經歷的打工妹還有很多。
離異保姆偏見傷痛下的情感躊躇
隨著打工潮的興起,外出務工農民夫妻兩地分居現象普遍,一些農村地區離婚率攀升。受此影響,不少農村離異婦女進入保姆行業成了最無奈也最現實的選擇。然而,她們還要背負情感傷痛帶來的心理重負。
家在江西新建縣農村的熊女士與丈夫李某離婚后,2000年起到南昌當保姆。她在城市里一待就是5年,已36歲的熊女士至今不敢再涉足婚姻,“要是第二次婚姻再失敗,我就徹底垮了。”熊女士說,她和一些與她有類似經歷的姐妹們也曾相約去過婚介所,可一看70多歲的城里人登的征婚啟事上都要求找40歲以下的或者有城市戶口的,她的心都涼了。南昌市婦聯創業家政有限公司家政部主任朱曉江告訴記者,公司近年來介紹出去的近千名保姆中有30%以上夫妻感情不睦或離異。
消除歧視用愛心傳遞婚姻的訊息
職場貼士:對每個人說“早上好”。人際接觸令人愉快,如果你感覺和辦公室里的每個人都和睦,那么你每天都會更快樂。另外,這也是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