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職業不稱心會帶來的心理困擾
情緒異常。由于理想與現實的尖銳沖突而造成內心的嚴重焦慮和煩惱不安;由于對目前所從事的職業感到不稱心而產生心灰意冷、無精打采、失落沮喪、消沉冷漠、抑郁寡歡等情緒反應,嚴重地還會出現逆反、易激惹等情緒反應。
意志衰退。在很多情況下,對職業感到不稱心的人不但不能由此激發個人改變現狀的勇氣和毅力,反于而會導致意志衰退,表現為對情緒和行為的自我控制能力減弱、喪失自活動信心、對一切懶于料理、活動減少、無所事事等等。
B:職業不稱心的產生原因
客觀原因:自由地選擇職業的權利和機會受到某些限制和約束。
主觀原因:
a:職業理想與職業現實存在較大差距。而現實與理想總是會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使得許多人的職業理想一時無法實現,造成他們渴望成功、盡早實現自我理想和抱負的愿望受挫,從而引起他們心灰意冷、失望苦悶。
b:由于“饜足心理”作怪。即剛剛從事某項工作時,熱情煥發、滿懷壯志,處處感到新鮮有趣,但時間一久就會感到乏味、沒有意思,自覺或不自覺地移情到其它新異的職業崗位上去,從而破壞了以往形成的職業平衡,對本職工作產生厭倦情緒,工作責任心減退,職業意志力降低。
C:擺脫職業不稱心困擾的方法
改變認知。站在他人和社會的立場上思考、認識自己所面臨的“職業不稱心”問題。這種方法將有助于全面地認識和了解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價值,促使自己不斷地校正個人的職業理想,去除其中的不現實成分激發從事本職工作的強烈動機和濃厚興趣,變“不稱心”為“稱心”。
立足本職,發掘新意,升華職業動機。哪一種工作都有其單調之處,不論什么工作又都有其無窮無盡的新穎之處。要將工作就是為了謀生這種動機升華為較高級的職業動機:既為個人眼前,又為個人將來,同時也為社會和他人;既有遠大的抱負、又有具體實際的奮斗目標。
重新選擇職業。如果采用以上兩種心理調適方法仍然不能減輕或消除心理困擾,不妨考慮采取更換職業的方法。這一方法在具體使用時又有以下兩種情況如果主客觀條件都具備,可以采取直接調動工作或者辭職跳槽的辦法來更換一個讓自已稱心如意的職業。如果主客觀條件暫時不具備,則應該安下心來去努力創造條件。例如,可以采取一邊工作一邊求學深造的辦法來不斷提己的求擇業的能力,為日后離職跳槽創造良好的個人條件;另外可以采取干好現職工作、密切與上級領導的關系等辦法來獲取上級領導對自己的賞識,并將自己調離現職位另行安排重用。
職場貼士:事業成功的人往往耐得住寂寞,在那些看似程式化的進程當中尋找到快樂,他們是善于自我控制的人,可以讓時間聽從自己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