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毅告訴記者,國外的心理衛生服務體系非常完善,一般有5支隊伍,保證患者一出現心理問題,就能得到比較全面的治療:第一是心理醫生,第二是心理學家,第三是社會工作者,第四是職業治療師,第五是護士。心理醫生具有診斷和開藥的權力;心理學家進行細致的行為治療、家庭治療、認知治療;社會工作者和職業治療師協助工作;護士負責看護、料理。在國外正規的精神病院中還設有法庭,其作用是裁決病人與醫生的不同意見。當然,這些都依靠的是完善的精神衛生立法的保證,而我國現在恰恰沒有這么一部法律,來規范心理衛生服務體系,保證病人的權益。
華夏心理網總裁魏世偉則指出,在美國,90%左右的中等規模以上企業都會為自己的員工聘請一個專門的心理服務機構,隨時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這是美國的心理咨詢覆蓋人群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中國,目前還很少有企業這樣做。如何將國外這一經驗引進中國,是讓心理咨詢能夠走入尋常百姓家的一個重要渠道。最近,華夏心理網與國外專業心理服務機構合資成立了提供EAP服務(即企業心理服務)的心理公司,為國內3類公司提供服務:一是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分公司;二是中國走出國門的企業;三是本土企業,主要是民企。在國內的老百姓還很難做到主動去心理機構尋求幫助時,這種類似于上門服務的心理咨詢,無疑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職場貼士: 至少一天到戶外一次,如果可能的話,散個步。陽光和運動對你的注意力、心情還有記憶存儲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