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在某事業(yè)單位帶薪工作已有一月,她常愛把同事叫“某哥”、“某姐”。
原來,工作之前,小文就在該單位實習了近一年,之前為拉近距離,這樣叫幾成條件反射。領導為此數(shù)次提醒小文:“你也是單位的一員了,對年輕同事不妨直呼其名。”對此,小文很是尷尬,明白是明白,就是不習慣,有時心里鼓足了勇氣,嘴巴上硬是叫不出來。
在某貿易公司見習的小暉,工作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也敢于啃一些“硬骨頭”,但他認為,做事一定要謙虛,所以,不管分配給自己的任務做得多么好,他總要向老同事、領導請教定奪。開始,一些同事還誤以為,這是小暉故意“顯擺”,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小暉在關鍵時刻處理問題很猶豫,“謙虛”的背后,是害怕背負失誤的責任,小暉也承認自己依賴性較強,但他還是用“阿Q方式”安慰自己:“我是新來的。”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不能很快轉變學生身份,融入企業(yè)氛圍的“準白領”們,大有人在。對此,一些職業(yè)人頗有感觸,職場是一個人工作能力和處世之道的合力場,對于初入職場的人而言,做事的基礎在于處世;懂得處世之道,才能盡快地成熟起來。
經驗人士建議,“準白領”首先應調整心態(tài),用實際行動強化心理認知:我是加入這個團隊,與大家一起合作的。這種行動包括:著裝職業(yè)、說話干練、遵循稱呼慣例、請教但要獨立。對于一些從實習生轉變而來的新員工,尤其要給自己劃出“分水嶺”。
職場貼士:吃虧是福:苦一點累一點怎樣呢?多做一些事情怎樣?加班加點又怎樣?如果你把這個當作是對自己的磨練,你會發(fā)現(xiàn)工作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你會從中學到很多東西,積累很多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