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強大的校友網絡一直是EMBA教育為人關注的一大熱點,也是其一大賣點,有一句話這樣說:“上大學看學校、考研究生看導師、讀EMBA看同學”,從中可以領略到EMBA教育中同學圈人脈資源的重要性。
EMBA同學圈有多重要難以估量,但無論是商學院的教授,還是EMBA學生幾乎都未否認,花幾十萬元到商學院讀書,除了學習當下先進的企業管理理論知識以外,學生之間的經驗交流、開拓視野以及建立同學間的人脈關系也是通過EMBA學習可以得到的幾個重要收獲。
■資源互補方式多樣
“同學間的資源正好形成互補,與在商界中相比,同學間的信任度更高,合作起來自然成功率也更高。”某著名商學院04級的一位EMBA學生這樣說,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學生說,他目前正和一位同學密切合作,準備操作一樁價值十幾億元的生意,目前已經接近成功,不過礙于商業機密上的原因,現在不好透露更多細節。
很顯然,與早前聽說的EMBA學生間達成企業供應鏈合作等案例相比,現在EMBA學生間的生意越做越大。接受采訪的北大光華、人大、清華等著名商學院EMBA學生都認為同學之間,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一種信任感,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商務合作,應該無可厚非。但他并不認為,學員完全沖著尋找合作機會而來。
除了在商業上達成意向以外,EMBA班中還出現過“課未上完,人已跳槽”的案例,即同學間談論投機,于是其中一方將另一方挖到自己企業的旗下來。
當然,對于更多EMBA學生而言,通過互動和交流增加管理經驗也成為EMBA同學圈的重要內容。人大商學院04級EMBA學生廣東銀珠集團董事長池研生則就此問題表達看法說,EMBA學生的生源非常豐富,其中既有外企,也有國企,因此他們正好可以互補在不同體制下獲得的管理經驗。
■EMBA同學圈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EMBA同學圈的能量究竟有多大?迄今為止還沒有人就這一問題給予一個精確的統計。
較準確并有參考價值的數字來自幾大商學院的,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中心的上,列出了學員的構成,58%的學員為董事長或總經理,副總經理為26%、政府官員為4%、中層管理者也占到了12%;而在長江商學院EMBA中心的上,也列出了1至7期學員的構成:64%的學員為董事長或總經理,副總經理為18%、政府官員為9%、總監、主管也占9%;而中歐公布的2005級學員構成顯示,85%的學員擔任總監以上職務,60%的學員在最高決策層(總裁、首席執行官、董事長)任職。
一系列數字表明,中國EMBA是商界精英的集中之地,EMBA班又被稱為“老總俱樂部”,“豪華同學會”等。
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夠建立人脈關系自然成為EMBA學習的一大魅力之處。另據有關報道說,為了方便學員的“人脈”的積淀,各商學院都成立相應的同學會或者俱樂部,如長江商學院至今已在9個省成立了同學會。中歐成立了各種校友俱樂部,如高爾夫俱樂部、汽車產業俱樂部等。總之,各商學院希望以各種方式,為學員提供“人脈”資源。并且,這成了各商學院招生的一個“砝碼”。
■注重同學資源應該只是一個過渡的現象
并不是所有EMBA學生都非常看重“同學圈”人脈資源這個問題,他們在這個問題上表達出了不同的觀點。
人大商學院的一位05級學生認為,目前多數人進入商學院學習還是重在補充知識,真正將尋找商機放在重要位置的是鳳毛麟角。清華經管的吳宏雄早前就表示說“讀本科看學校,考研究生看導師”這些說法都可以認同,但“EMBA看同學”,在他身上還沒體會到。
職場貼士:不可以施恩的態度彌補上司的不足。秘書既要為領導排憂解難,又不可讓其失面子。有些秘書彌補了領導的一些缺失,則洋洋自得,優越感溢于言表,這是很不明智的。應時刻保持一顆謙虛的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