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大企業的技術主管小廖,被“獵”到一家民營制造企業擔任制造總監。雖說職務和薪金都漲了一大截,但他很快就發現這家公司問題頗多:戰略不清晰、管理混亂、保險不健全、老板經常變化思路等等,有一次,情急之下他對老板抱怨說:“你請我來是干事業的,不是來和你們變來變去的。”他來到白玲工作室,說這樣的企業和老板不值得效力,準備跳槽。
緊接著來訴苦的是這家民營制造企業的老板,他說花血本“獵”來的總監怎么這么挑剔,對企業這也看不慣,那兒也看不慣。有一天竟聽到他抱怨說:“這回簡直是掉進了火坑,居然還有這么落后的制度和管理……”老板很惱火,想請他走人吧,又擔心一筆獵頭費血本無歸;有心留下吧,又擔心他整天抱怨成為公司的不安定因素。
職業顧問認為,對抱怨的員工來說,他可能沒有認識到,管理落后問題是很多小企業必須跨過的一道“檻”,而一個員工在這種時候不僅要做事,還要學會應對各種可能的突發事件,要共同創造做事的環境。面對這種情況,除了默默忍耐外,還需要掌握一些規律,比如在不同環境中自己的心態和行為會有怎樣的變化,如何把握;什么樣的老板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相處;不同企業的發展規律是怎樣的。這樣可以多一些主動權,少一些失望和抱怨。
職業顧問給這位“空降兵”開的藥方是:閉緊抱怨的嘴,少說多做。老板喜歡有能力的人,喜歡有實際績效的人。先打一些“小勝仗”,干出樣子來,再選擇合適的時機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給這位老板的建議同樣是:忍耐一下,看看往后的情況如何。
老板忍耐了兩個月,面對業績報告喜笑顏開了,總監很不錯,他把成本控制得非常好,每月節約上百萬,產品質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毫不夸張地說,企業的管理水平飛速進步了10年。”
而這位制造總監也看到了新企業的發展潛力,看到了自己的施展空間,這對“歡喜冤家”終于對上眼了。
職場貼士:在工作當中總是會面臨各種職場百態,與其想要改變環境、他人,倒不如先改變自己,如果能夠抱持輕松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會比郁悶、感嘆來的有意義多了。假設同事比自己更得到老板的賞識與信賴,可別老是怨嘆上層識人不明,不妨想著同事肯定能力比自己強,而要鍛煉更多的本事來贏過對方。多一點的自嘲,以及多一點的阿Q精神,你將會發現樂觀思考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