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知疲倦,永遠不放慢奮斗的步伐,唯有“醫生的警告”能讓這些富豪最后收手。
你到底有多富?媒體帝國維亞康姆的董事長雷石東的回答是:“非常、非常富,也非常、非常棘手。”
現年82歲的雷石東擁有維亞康姆70億美元的股份,盡管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密切關注著自己財富的變化,積極管理著財富背后的巨無霸企業。不是因為很難區別企業管理和財富增值的關系,主要是因為高科技媒體領域競爭太過激烈,維亞康姆要隨時接受市場和對手的挑戰。他無法輕松退休,對自己晚年到來的唯一安慰是,為他在貝佛利山的家(近期購置的豪宅)收集珍稀熱帶魚,偶爾也讓這些熱帶魚陪伴他工作。
不僅僅是企業競爭的艱難,意外的災難也會隨時降臨。1979年,在波士頓考普利廣場酒店的一場大火中,雷石東全靠懸在窗臺上才幸免于難,而他的身體有45%的部位燒傷,在營救人員夠著他的時候,他的手腕幾乎要被火燒斷了。這種時候,許多人可能會對生命有了新的看法,放慢奮斗珍惜生命。但雷石東卻沒有這樣,他繼續進行事業上最大的幾筆交易,包括收購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
他與死亡抗爭的故事,就是堅韌不拔的寓言,那些奮斗不止的億萬富翁們都有這種特點。“肉體或任何方面的堅韌不拔,都是生存的關鍵。”雷石東在他的自傳中這樣寫道。而他所描繪的生活細節,就是無休止地在董事會上爭吵與斗爭,他更喜歡用“戰爭”,而非“爾虞我詐”來比喻做生意。
在近幾年的富豪排行榜,繼承家產成為億萬富翁的比例越來越少,大多數超級富豪都像雷石東一樣,他們白手起家,深切感受過失敗的痛苦。但年事已高時仍干勁十足。倫敦商學院的奈杰爾·尼科爾森教授在進行了一項致富研究后指出,唯有“醫生的警告”能讓這些富豪最后收手。
關鍵是要渴望賺錢,而要把錢看作自身價值的象征,因此你的錢永遠賺不夠,因此沒理由停止追求更多的財富。
但這種奮斗到底的堅定決心來自何處?是對于財富的貪婪和欲望?奈杰爾·尼科爾森教授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他認為,父母,尤其是“慈愛又望子成龍的母親”往往是關鍵。他們在富豪的孩提時代就不斷灌輸動力,催動這些全球最成功的人士不斷向前,即使面對肉體的痛苦和精神的壓力也不退縮。但尼科爾森教授也承認,這種模式“并不可靠,也不足以成為科學”,更多的是一種直覺。
至于其他的動力,尼科爾森教授還提到“擁有大量精力與注意力”,這也成就了大量富豪的成功和出人頭地,英國一群白手起家的超級富豪,就是最好的佐證。
看看下面的故事。從出身看,賣天線和電視機起家的艾倫·休格爵士,與維珍集團創辦人李察·布萊信爵士真的是天壤之別。前者出身倫敦東區的政府公房,父親是一名吃苦耐勞的裁縫,后者出身于優越的高級中產階級家庭,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但只要掀開蓋子就可以發現,推動兩人的動力(尤其是在逆境中)是相同的——休格必須擺脫生活的貧困,布萊信必須超越社會的期望。
職場貼士: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