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職業女性的這種兩難選擇,大連市婦聯相關人士昨天表示,女性隱性權益保護問題應該引起關注。
“孩子工作該要哪個”
這是大連金融業一位高級管理人士提出的問題,她的提問對象是大連黃鶴心理咨詢所心理咨詢師黃鶴。高玫(化名),30歲,是一家金融機構的高管。黃鶴說,高玫大學畢業后很快就躋身高級管理層。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希望能有自己的孩子。但她擔心懷孕生子會耽誤時間,影響事業的發展。
“她目前的狀況是討厭考試、討厭領導、情緒低落,表現為抑郁癥狀。”黃鶴說。
同樣的困惑還發生在30歲的公務員張女士身上。張女士曾經流產,她歸咎于緊張的工作和為考取公務員而參加的學習。“她來咨詢的時候強調說,如果懷孕生孩子,目前的崗位或許就不是她的了。這種焦慮時常困惑著她。”黃鶴說。
黃鶴認為,有著“生”和“升”選擇壓力的高學歷的女性比較多,她們自身素質高,相對工作壓力大。“她們表現出的焦慮90%以上是因為未能如期有孩子造成的。”
高齡產婦有增多趨勢
我國將初產年齡在35歲以上的孕婦稱為高齡產婦。
在婦幼保健院工作的人士有一個明顯感受,就是大齡和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大連市沙河口區婦幼保健院相關人士說,盡管每個月在此生產的高齡產婦數量在四五人之間徘徊,但不可否認在30-35歲之間的產婦數量占據了大部分。另外,40歲以上的產婦目前也已屢見不鮮了。
黃鶴認為,越來越多的女性主動或無奈地選擇高齡生產,是很多社會和家庭因素造成的。除了生育觀念的改變外,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下,女性所面臨的就業風險遠遠高于男性。
有關人士也分析,造成“大齡媽媽”越來越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丁克”家庭的“崩潰”,直接導致的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對“隱性失業”的擔憂是職業女性生育的“瓶頸”;部分夫妻家庭剛成立的時候經濟條件不允許,等條件具備才敢生育,這時女方已經邁進了高齡產婦的行列。
隱性權益保護應重視
“這個問題已經涉及到女性隱性權益的保護問題。”昨天,大連市婦聯權益部負責人在分析該現象時說。
她說,大齡高知女性在工作上面臨大的挑戰,因為競爭比較激烈,主觀上想有一個兩全的選擇,但客觀條件限制了她們去滿足自己的意愿。她們多數是一肩挑著事業,一肩挑著家庭,但職場中存在的“隱性失業”或懷孕“失寵”現象,這的確給女性生育帶來人為的精神負擔。
除去客觀原因,她認為女性應該正確處理好婚姻家庭、工作、生育之間的關系,她建議職業女性到了二十八九歲就應當做好生育計劃。同時她希望處于困惑中的女性客觀地面對社會生活,不要給自己作出類似的暗示,這和關注隱性權益保護同樣重要。
首席記者辛敏娟
職場貼士:增加自信:常使用良好的、積極的詞匯暗示自己,可增強自信心。平時盡量從“為什么能做到”方面著想,而 不應圍繞“為什么無法做到”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