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發現,有一部分上班族每當放完長假后面對上班就出現焦慮、恐懼的情緒,并伴有頭疼腹痛、食欲不佳、全身無力等癥狀,不得不去找心理醫生幫忙。
患上節后上班恐懼癥的以年輕白領居多,他們對上班有說不清楚的恐懼,不喜歡上班,希望能再多放幾天假。專家認為,節后上班恐懼癥是一種情緒障礙,雖然表現各異,但對上班產生恐懼這一特點是相同的。節后上班恐懼癥誘因有很多,比如分離性焦慮,或改換工作單位重新適應新環境,以及人際交往困難等,或在工作或其他活動中失利、挫折或有遭到委屈、羞辱的經歷。
據專家介紹,此時的恐懼只是一種情緒障礙,雖然表現各異,但都有頭疼、腹痛或食欲不佳、全身無力等癥狀。之所以有些人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不舒服的感覺,除了工作壓力外,還在于個人自我心態的調節。
有的人會休息,把7天長假安排得井井有條,探親訪友、聚會娛樂一樣沒耽誤,自己也休息好了,到上班時精神煥發。而有些人很隨意,從來不做什么休假計劃,一放假把原來的生物鐘全打亂了,喝酒、熬夜,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到該上班的時候,根本提不起精神來。
【專家支招】
策略之一:調節好自己的生物鐘
人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在生物鐘的支配下進行的,生物鐘運轉正常,身體就健康、抗衰、延壽,擾亂了生物鐘,運轉不正常,人就容易得病、早衰、折壽。
保護生物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自己的生活有規律,按時作息,平衡飲食,積極鍛煉,并且形成“制度”,常年堅持。有人認為,偶然“一兩次”無礙大局,殊不知這偶爾的“一兩次”,也會打亂生物鐘的正常運轉。
策略之二:不必緊張合理安排
如果人們真出現了焦慮、恐懼情緒,不要盲目應對,以免引發更多的恐懼。應盡快從節日狀態中走出來,靜心思考上班后應該做的事情。可以列一列第二天的工作計劃,比如,明天上班應該做些什么。盡量吃清淡一點的飯菜,讓塞滿魚肉的腸胃也歇歇。晚上應保持充足的睡眠,恢復工作時的起居時間表,身體好自然精神就好。各種慢性病患者應堅持常規用藥,同時注意戒煙控酒。一般過幾天,焦慮的情緒就會慢慢消失。
策略之三:適當運動
有專家建議,適當進行一些體育鍛煉或娛樂活動,每過幾個小時進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目的是調節以往的緊張情緒,過得輕松愉快。特別是上班后不要參加刺激大腦中樞神經、引起情緒高度興奮的活動,不要抽煙喝酒。否則你的大腦皮層長時間停留在亢奮狀態,造成上班時間精神倦怠,影響工作效率。如果焦慮癥狀非常明顯,應該找心理醫生尋求幫助。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索里昂等藥物,改善情緒,消除恐懼。
職場貼士:如果有大型外企,如世界500強的實習機會,一定要抓住,如果實習好的話,你可以直接留下,如果留不下,也增加了對工作,對職場的了解,也是找工作的資本,很多公司都很注重你實習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