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暫時生活在上海的年輕的法國女孩,這個城市的一部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曾成為法國的租界,法國人在這里留下很深的烙印。我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資格,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告訴你兩國之間的異同。
先從經濟開始吧。相較于法國,中國很容易找到工作。由于經濟發展,中國是21世紀的“財神爺”,這里充滿機會。相反,法國經濟現今相當糟糕,好像所有人都在擔心將來。因此,和20年前相比,目前在法國要做一份長期的工作非常少見,除非你是政府公務員,或為法國國企工作,但在法國國企中,罷工的比率相當高。
但法國人非常喜歡中國,兩國之間有許多通性,比如說,法國和中國的歷史都很悠久。從文化角度來看,兩國都有許多寶貴的遺產:法國是世界上旅游人氣最旺的國家,埃菲爾鐵塔、羅浮宮、巴黎圣母院、香榭麗舍大街……中國也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名勝古跡:故宮、長城、頤和園,還有像南京、上海、西安、杭州這樣歷史悠久的名城。
兩國之間更重要而強烈的聯系,則是美食。如果你沒嘗過中法的食物,你就不能假裝了解這兩個國家。即使中國用筷子,法國用刀叉,但中法兩國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兩個仍對飲食、健康和生活質量很看重的國家。
我個人認為,應該將這種傳統繼續保持下去,而不是讓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之類的快餐來決定我們吃什么、喝什么。然而不幸的是,在法國成功抵制住了美國垃圾食品時,中國卻失敗了:上海星巴克的數量比巴黎,甚至比整個法國還要多,而且法國幾乎沒有肯德基。感謝上帝。在上海,和在巴黎一樣,除了上述這些之外,還有許多很不錯的餐廳。
上周,我去了南京西路的梅龍鎮餐廳,那里的東西非常好吃,尤其是有名的“小籠包子”,這里曾是藝術文化名人出沒之地。現如今它既吸引本地人,同樣還有一些有名的外賓:比如法國總統希拉克,1997年曾來過這兒,墻上懸掛著一張他的大幅照片。
我們對于工作的態度不同。前幾天,在吃過晚飯后,我和朋友在一家酒吧跳舞喝酒。之后,我們坐出租車回家。司機看上去似乎兩天沒合眼了,非常憔悴。我坐在副駕駛座,可以清楚地看見他的眼睛都要睜不開了,此時車正行駛在高速路上。當我們最后到家時,我直率地告訴他要好好休息。
令我吃驚,也令我開心的是,中國人通常一周工作7天,這實在太方便了!我喜歡在周日購物,商場每天都在營業,許多在早上7點半就開門了,這在法國根本不可能發生。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法國一直受到天主教的影響,周日每個人都必須休息。因此,所有的商場、超市、多數的咖啡館都關門。街道相當安靜,如果你在一個小城市,你在周日幾乎見不到人,也聽不到任何聲音。
職場貼士:職業方向:工作3-5年后會逐漸步入“職業塑造”階段,了解組織內情,建立初步的人際關系網,是據“職業性 格特點”對職業方向做調整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