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筆者看著那些無助的民工彎下他沉重的雙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記者的身上時,筆者心頭一陣酸楚。是什么原因讓我們的民工在跪著“討薪”呢?
相對于那些動則被冠以“惡意討薪”的民工而言,這些跪著的民工無疑是“懦弱”的,他們沒有那些“惡意討薪”的民工的“膽氣”與“毅力”,甚至連向建筑方討要工錢的勇氣都沒有。
每到年關(guān),這樣的“舊聞”總會占據(jù)著各大報紙的醒目位置,而“舊聞”過后,“新聞”依舊在不斷上演。我們不能說政府沒有在努力,從為民工報酬實行“月薪制”到取消包工頭的舉措,無不反映了國家與政府在民工酬勞問題上的重視。
可辦法想了一茬又一茬,制度制定了一套又一套,民工“討薪”的難題卻依舊沒有解決,無論是“跳樓”,還是“下跪”,都是民工的無奈之舉,誰愿意拿自己的生命與尊嚴(yán)去“下注”呢?
就問題的根本而言,并不是我們國家《勞動法》的不完善,也不是企業(yè)法律常識的不到位,更不是民工的勞動技能不過關(guān)。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我們的民工在出現(xiàn)近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一直沒有取得應(yīng)有的勞動地位。
讓我們不再看到帶著“血”和“淚”的薪水被民工“討要”回來!
職場貼士:一個有工作技巧的人,會把許多性質(zhì)相近的工作,集中在同一時段處理,這樣不僅節(jié)省時間,同時也能提高效率,即“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