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夫妻年入24萬如何理財提高抗風險能力
理財案例
廖先生,今年32歲,年收入8萬元左右。老婆今年28歲,年收入6萬元左右。兩人公司都繳納五險一金,還有年終獎10萬元,兩人有一個1歲半的兒子。
每年家庭生活開支大概在6萬元,無房貸。現用5萬元購買了互聯網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為5.6%左右,可以隨時支取。其他產品沒有購買。由于兩年后兒子要上學,家庭開支將增多,廖先生計劃開始積累資金。
財務分析
廖先生家庭年收入約24萬元,年支出約6萬元,年結余約18萬元;那么家庭月收入約11600元,月支出約5000元,每月結余約6600元。
理財師分析,廖先生家庭暫時無房貸壓力,無另投商業保險,無負債,生活較輕松,但家庭抗風險能力較弱,資產增值不夠理想。另外廖先生家庭只購買了5萬元互聯網理財產品,而無進行其他金融產品投資,投資較單一。
理財師建議可以做好現金規劃,巧用貨幣基金,堅持“雙十原則”配置保險,提高抗風險能力,合理配置理財產品,加快財富增值,按照以上三個方向布局。
理財建議
一、購商業保險加強抗風險能力
家庭應急備用金是每一個家庭必須的,由于廖先生家庭每月的生活開支約為5000元,因此理財師建議預留2萬元(約四個月的生活開支)作為家庭應急備用金,該資金建議可投資購買東莞農商銀行“積利寶”余額理財產品,對接貨幣基金,資金靈活運用的同時可獲得近10倍活期收益。
理財師認為,雖然廖先生和妻子都有五金一險,但收入來源主要還是靠工資,抗風險能力較弱,所以建議夫妻雙方都要進行足額的保險規劃,采取“雙十原則”(保費為年收入的10%,保額為年收入的10倍)著重從重疾、壽險、意外險等進行全面規劃,加強家庭抗風險能力。
二、資產積累2到3年后再調配
廖先生夫妻目前正處于青年期的人生階段,購房、子女教育等情況都要考慮,應加速財富積累,建議積極型投資占60%,穩健型投資占30%,保守型投資占10%。
廖先生家庭年結余約18萬元,預留2萬元做現金規劃后,還剩16萬元,另每月結余約6600元。理財師認為,目前股市正處于牛市階段,由于廖先生從未投資股票市場,建議可用約9萬元積極進行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組合投資,既可以享受牛市帶來的不錯的收益,也降低了一定的風險;5萬元可繼續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或購買東莞農商行創富理財系列產品,年化預期收益可達5%以上,保本穩健,以備用于兩年后兒子的教育基金。每月結余資金建議可作指數型基金定投,長期可帶來可觀的收益。
2-3年過后,當積累了一定資金,建議重新分配資產以作購房首期款,既可享受不錯的購房投資收益,更讓家庭資產配置更合理,更增值。
下一篇:2017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對比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銀行理財產品如何挑選要注意什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