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職面試時,應聘者經常會因自己現(xiàn)場表現(xiàn)不佳或缺乏某些“硬件”而與工作失之交臂。下面是幾位“過來人”的沉痛經歷,也許會給初涉職場的人一點啟示。
教訓一:“倉促上陣”
第一次參加招聘會時,我拿著簡歷,見單位就投,連單位做什么業(yè)務都沒弄清。在一家軟件開發(fā)企業(yè),招聘人員問我懂不懂該公司生產的某軟件,我回答得牛頭不對馬嘴,結果簡歷當場被退回。(王先生)
啟示:應聘前應充分了解單位資料,包括對方的產品及服務、產品的競爭力、市場、公司的發(fā)展策略等,可先仔細查詢單位的相關資料。
教訓二:“不善言辭”
我第一次參加面試時,主考官給出5分鐘做自我介紹。我說完姓名、年齡、學校、院系后,就不知說什么好,傻站了半分鐘,結果糟糕的表現(xiàn),使我失去了那份比較誘人的工作。(張小姐)
啟示:“談談你自己”,這正是推銷自己的大好機會。如果不知從何下手,可以反問對方:讓我先談談我對此行業(yè)的認識好嗎?將主動權搶到自己手中。回答要簡單精粹,突出自己的能力及特長。
教訓三:“漫天要價”
第一次參加面試時,對方問我對月薪的期望值為多少。我隨口開出了4500元的月薪。應聘結束后,我才聽一位同學提到,本行業(yè)雖然工資都很高,但應屆畢業(yè)生一般只有2000元,做熟后才會慢慢漲上去。結果我的這次應聘以“出局”告終。(陳先生)
啟示:求職者應在求職前調查一下相關職位的月薪標準,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談及薪水時,最好不要說具體數(shù)字,給出一個報價范圍即可。(木舟)
職場貼士:Competence能力:能力是與自己所學的知識、工作的經驗、人生的閱歷和長者的傳授相結合的。并不是說,我們學的什么專業(yè),未來就會從事哪一行,人格特質才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因此,能力的培養(yǎng)是和真正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新經驗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實自己,才能贏在各個起跑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