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背景成大學生求職新“壁壘”
分類: 求職技巧
職場詞典
編輯 : 職場知識
發布 : 12-21
閱讀 :517
被大學生稱為“求職壁壘”的這四道門檻,正考驗著在京求職的信息類高校畢業生。
12月4日上午9時,記者在北京市教委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林業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城市學院等12所高校聯合舉辦的信息類高校畢業生雙選會上了解到:有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清華紫光股份有限公司等130余家單位前來參加,7000多名求職大學生角逐3000多個崗位。
雖然與去年此類型的雙選會“3000多個崗位1.5萬人應聘”相比,競爭壓力似乎小了許多,但從求職結果看,許多畢業生告訴記者“并不理想”或“希望不大”。據了解,由于信息領域技術含量高,一般用人單位對技術型崗位要求碩士以上學歷,許多本科生只好選擇做銷售工作,而銷售工作中存在的“隱性”求職壁壘,又把他們擋在門外。
在北京一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臺前,求職失利的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的大四女生小許黯然神傷。她告訴記者,該公司的人事主管向她提出的問題是:“父母是做什么的?有沒有足夠的社會關系?認識中國某某銀行的科技處處長嗎?”在小許連連搖頭后,人事主管明確表示:“你不能應聘銷售工作。我公司一臺機器就標價30多萬元,說實話沒有足夠的社會關系打通銀行的中間環節,你能推銷得出去嗎?”
一位求職的大學生還告訴記者,現在用人單位非常“勢利”,選人的背后其實是選家長。他們班一位女生成績很一般,就因為她母親是外地某電信局的財務處處長,該女生早早地就被一家世界著名的通訊公司錄取了。
“學校出身、家庭關系”等因素困擾大學生求職的同時,用人單位對求職者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單位還要求求職者直接到公司上機操作,當場測試求職者實際操作的“熟練程度”。
對此,北京工業大學一名大四男生告訴記者:“現在高校寬口徑培養學生,學計算機的學生既學軟件,又學硬件,還學了通信方面的知識,樣樣都學,每樣都是蜻蜓點水。用人單位說的這些操作系統,學校也開了這方面的課,但講得都很膚淺,與用人單位所要求的水平相去甚遠。”
采訪中,記者發現對2005屆高校信息類畢業生而言,用人單位對求職者“工作經驗”的要求,又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原來大學生們“自豪”地寫進求職簡歷中的工作經歷,如參加社會實踐、到快餐店打工、做推銷工作,已不能打動用人單位。
在招聘會上,記者發現不少公司的人事主管最常問求職者的問題是:“你有什么項目經驗?”據了解,如果求職大學生曾在大公司參與過具體項目工作,或獨立承擔過具體項目的開發,這樣的“工作經驗”才能達到人事主管要求的水準。
職場貼士:每當你高效率地完成了一項工作或是解決了一個難題時,你不僅僅是節約了時間,而是在使你的生活更加快樂。本杰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就不要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