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報道稱,杭州市總工會與工商局聯手施行建會“告知”制度,告知企業和事業單位在開業和設立的一年內仍未依法建立工會組織的,自期滿的第一月起由所在的地方工會、產業工會或者鄉鎮、街道工會按撥繳工會經費標準收取籌備金,并協助、支持職工組建工會。對阻撓職工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阻撓上級工會幫助籌建工會的非公企業進行曝光,并提起法院訴訟。
這一舉措維護了《工會法》的尊嚴,無疑是加大建會和支持職工入會的有力保障,也是對一些至今仍在阻撓建會的企業決策層領導層的棒喝。這一舉措的出臺,同時也支持了各級工會干部,使他們能夠挺直腰板,大力推進建會工作,使工會組織的社會覆蓋面和影響力擴大,使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在工會組織的全力支持下得以更有效地維護。
“組織起來,切實維權”這是全國總工會的要求。前不久,青海、福建、遼寧等省的黨政領導部門都旗幟鮮明地表示要切實支持工會工作,這確實令廣大工會干部備受鼓舞。
目前,有一部分企業決策層領導層對建會工作持有抵觸和反感情緒,從而影響著職工希望建會意愿的有效表達。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有的企業明確表示,(職工)誰要想建立工會,立馬給我走人。本市一家五星級飯店的廣大職工強烈要求建立工會組織,但有恐于提出建會將遭受報復,只得把建會的想法深深埋在心中。而飯店管理層也以建立工會是職工自愿的,與企業無關為理由,拒絕建立工會。有的企業甚至拒絕上級工會組織派員進入企業商談建會事宜。雖然類似這樣的建會“釘子戶”為數不多,但影響很大,作用很壞。不少企業在建會問題上不作為,就是受到了這些企業的影響。
對于這類建會“釘子戶”企業,我們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將他們告上法庭。
職場貼士:弟子問師傅:“您能說說人類的奇怪之處嗎?”答:“他們急于成長,然后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后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著仿佛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仿佛他們從未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