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由于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而備受關注的《勞動合同法》草案去年底提交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日前,一些專家對于該草案二審稿再次掀起爭議。
“草案二審稿出來了,老毛病改了不少,但是新問題也添了不少?!比A東政法學院教授董保華昨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二審稿以為給予勞動者一個僵化的勞動關系才能保護勞動者,于是采取了推行無固定期限合同、限制解雇裁員、約束企業管理、加大行政干預等措施,這些規定如果實施,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鐵飯碗、鐵交椅、鐵工資”的回歸,從而加重就業壓力。
董保華也承認二審稿一大亮點,即開始由一審稿的追求“高標準”轉向“廣覆蓋”,注意到把底層勞動者納入保護范圍,把原來游離于勞動法以外的事業單位勞動者、非全日制勞動者納入新法保護。
但是,新問題也隨之而來。草案二審稿規定,工作滿十年以上員工續簽勞動合同必須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勞動合同續簽兩次后必須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董保華認為這規定一旦實施則企業現有員工中的絕大多數將成為無固定期限合同員工,“能進不能出的‘鐵飯碗’制度將由此復生。”
按照草案第41條,企業不允許裁減“老弱病殘”人員,即使是新員工,只要員工家里有“老弱病殘”也免于解雇。董保華認為,這就是將政府責任轉嫁給企業,讓企業辦社會。而企業在需要裁員時可能發現沒有一個員工符合裁員條件。
此外,根據草案第23條的規定,允許企業和員工約定服務期,但服務期內工資“能高不能低”。又如第29條規定,在勞動合同無效情況下,員工的工資參照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確定。
董保華表示,上述這些規定會引發“鐵交椅”以及“鐵工資”的回歸。而且,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由政府公布,勞動合同無效的認定權也在政府手中,這樣政府對工資水平由“指導”完全變成了“指揮”。
事實上,關于《勞動合同法》草案,在學界,董保華和同是起草組成員的中國人民大學勞動關系研究所所長常凱教授意見分歧明顯。常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處于被動地位,權利經常受到侵害。法律應該扶助弱者、抑制強者?!凹訌妱趧臃芍贫冉ㄔO是平衡雙方力量的重要環節。”而在董保華看來,保護弱者并不代表將用人單位的權利統統撥給勞動者,何況勞動者之間已經分層。有為數眾多的職業經理人、城市白領、產業工人以及失業半失業狀態的群體,讓這些人在同一條線上接受《勞動合同法》保護,只會讓底層的勞動者更加弱勢。
董保華說,用工能進能出、崗位能上能下、工資能高能低是市場經濟勞動用工的基本要求,不應予以漠視。草案二審稿的規定將造成勞動關系凝固化,在崗位稀缺、流動停滯的就業環境里,替代性強的底層勞動者首當其沖受到沖擊。“中國現階段每年新增四五百萬大學畢業生、農村有1.5億富余勞動力,全社會為解決就業做出了巨大努力,而草案的規定可能進一步加重就業壓力。”
職場貼士:如果你接到這種命令,那就能推則推。不能推的話,那就一定要把老板拉過來一起參與這個項目。
下一篇:勞動合同法草案:單位與勞動者誰是弱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承包期發生勞動爭議如何確立當事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