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讓699萬名2013屆畢業生為之拼搏的“最難就業季”剛落幕,727萬名2014屆畢業生又迎來“更難就業季”。這回,高校畢業生人數比2013年增加28萬。與此同時,近五年回國的留學人員近80萬人,形成“史上最大回國潮”。在“更難就業季”與“史上最大回國潮”中,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是本科學歷以上。當這些曾經“物以稀為貴”的碩士、博士生,成為就業大軍中普通的一員時,他們面臨的就業壓力,不比本科生小。
浙大研究生成就業主力
浙大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近日發布2013屆畢業生升學就業白皮書,公布2013年10676名畢業生的去向。今年共有本科生5094人,碩士生4216人,博士生1366人。本科生中1966人選擇就業,碩士生3686人選擇就業,871名博士生選擇就業,從就業的絕對數量看,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就業的數量比本科生多得多。
2013年,浙大畢業的研究生主要在浙江、上海、江蘇、廣東、北京等地就業,留在省內最多。其中碩士生50.39%留在省內,博士生52.18%留在省內。就業的碩士生中,69.75%的學生進入各類企業,進入科研機構和機關的分別占4.92%和3.73%,在高校中任職的占3.21%,另有10.92%流向醫療機構。就業的博士生中,33.03%進入各類企業,進入科研機構和機關的分別占11.64%和2.09%,在高校中任職的占33.03%,另有15.15%流向醫療機構。
2013年,浙大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6.89%,比2012年的97.64%微微下降。“相對來說,工科類、經管類、信息類專業就業容易,人文社科類難一些。這是因為企業招聘時,人文社科類的崗位比較少。”撰寫白皮書的老師朱連忠這樣介紹。
北京研究生數量飆升
上周,北京舉行專門針對2014年北京地區畢業研究生的招聘會。750家知名企業為明年即將畢業的7.9萬名研究生提供近2萬個就業崗位。當天共有3.6萬名研究生參加了招聘會。
參加此次招聘的單位“含金量”頗高,國企占到參會單位總數的26%,事業單位占到11%,外資企業占8%。其中,近三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從用人單位對畢業研究生學歷的要求看,博士學歷需求人數占總需求人數的22%,碩士學歷需求占78%。一般研究型單位,如科研機關、教育衛生等機構要求研究生學歷,但勞動密集型企業對本科甚至專科學歷需求更多。
2014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共23萬人,比2013年的22.9萬人增加了1000人。其中,北京生源的畢業生只有8.1萬人,比2013年減少了3000人。而研究生的人數大幅增加,達7.9萬人,同比增加7000人,創歷史新高。
“研究生數量增加是近年趨勢。”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0年后,北京地區研究生畢業數量逐年上升。據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從2008年以來,高考入學高峰期持續了幾年,經過四五年后自然就轉換成就業高峰期。“從現在的趨勢看,2014年仍是就業高峰期,預計兩年以后將得以緩解。”
從用人單位的需求來看,2013年列入政府統計渠道的市屬單位崗位數量為9.8萬個。2014年的用人需求正在統計,數量不會比今年減少。
一家電子企業現場招聘人員稱,“今年的畢業生比往年積極主動。”有外資參會企業表示,和往年相比,他們今年提高了招聘門檻,只招研究生,月薪6500元到7000元。招聘人員稱,往年更傾向于選擇有工作經驗的人,現在不少企業改變了思路,愿招聘一批優秀應屆畢業生逐步培養,長期聘用。“因此也希望招到的學生質量更高。”
戶口比薪酬更受重視
研究生就業,照樣面臨各種難題,壓力一點也不比本科生小。一名中科院生物學女博士生說,即便是博士生,也感受到了“就業難”的壓力,尤其是女博士生,更擔心遭到“就業歧視”。還有研究生“考碗”族,聲稱考上公務員就立馬退學。為了備考,甚至不惜逃課。花高昂的學費卻不來上課,在有些人看來是資源浪費。但有些人認為,―等到研究生畢業,一樣還得考公務員,多耗三年時間、金錢,才是真正的燒錢。
“研究生招聘,一張口都先問能不能落戶。”一家報社的現場招聘人員稱,跟外地戶籍在京畢業的研究生交流發現,專業學歷都合適的情況下,對方都提出了戶口問題。他們的首選是能落戶,這比薪酬待遇更讓人看重。
就業難,讓不少研究生自降薪酬,“已經趕了20多場招聘會了。”中國石油大學化學工藝系研究生小張表示,“更難就業季”令他降低了期望薪酬,4000元~5000元就可以,離開北京也可以考慮。
北工大環境工程專業一女生也說,以往師哥師姐找的都是國企、央企,而且能解決北京戶口,“我們現在看來希望不大了。”不過,也有部分研究生的期望月薪依然高居六七千,甚至8000元。“除非能解決戶口,要不太不值了。”
“我們感覺他們的目的性很強,招聘單位很容易對應聘方產生不信任,怕他們拿到戶口后就跳槽,那樣企業就會損失慘重。”中國華電的一名招聘人員坦言。
在12月18日召開的“上海市西南片聯合辦學20周年慶祝大會”上,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華東政法大學5所高校共同簽訂了研究生課程開放互選、學分互認的協議,目前選課暫不收費。
研究生跨校輔修開放后,每學期結束前,5所學校校將在選課平臺上發布各高校課程開放的互選清單。到2016年秋季學期,5所學校將最大化向彼此開放研究生課程。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在會上表示:“我們將通過西南片區高校聯合辦學的大平臺,在共享資源的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MOOCS也將成為高校面臨的一個重大機遇與挑戰。”
據悉,西南片高校聯合辦學20年以來,已從創辦之初的7所高校發展到如今的19所,其中有13所高校開設輔修專業,專業數達到98個。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2000余人獲得了教育部門認可的輔修專業學位證書,6000余人獲得了第二專業證書,2000多名研究生跨校修課占比達到了1/3。
19日,上海西南片高校聯合辦學又進一步,繼輔修專業學位跨校修讀后,研究生課程也開始開放互選、學分互認。
據了解,滬西南高校聯合辦學20年來已從最初的7校發展為目前的19校,至今已有1.2萬余名學生通過跨校輔修,獲得了教育部門認可的98個輔修專業學士學位證書。19日,這座“沒有圍墻的大學”又達成研究生課程開放共享協議,上海交大、華東師大、華東理工、東華、華東政法等首批5校支持研究生跨校試聽選課、考試考核及學分認定。
下一篇:關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最新就業情況精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關于藝術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