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外企員工來說,犧牲了享受生活的權利是他們付出的代價。
榮耀:懸浮在空氣中
在全球化程度越來越深的今天,外企的光環越來越多地吸引著年輕人的目光。
看上去,一份外企的工作似乎包括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所有要求。他們通常工作在城市中最好地段里的高檔寫字樓;他們有一份令人羨慕的薪水,足夠讓他們享受以酒吧為中心的所謂的“小資生活”;他們坐飛機和坐火車一樣是家常便飯;他們到過很多城市,他們熟悉每座城市的四星以上酒店;他們除了身份證以外,通常擁有護照,他們有一些機會出國,除了國外總公司的培訓機會,還有自己的一些境外出游的計劃;他們的英語和中文一樣流利,讓他們說中文的時候,有些關鍵詞語他們總是用英語來表達,倒也不完全是嬌柔造作,大約是英文資料看得多了,他們已經不熟悉中文,中文的浩瀚的語匯,他們疏遠了很久,已經找不到準確表達意思的詞匯。
還有名片,小小的名片是他們榮耀的最表層。在很多場合他們都會習慣性地交換名片。一位在小企業里工作的朋友痛苦地訴說他在一次同學聚會中的經歷,他說在外企工作的同學都會拿出一個做工精美的名片夾,不經意地抽出一張印刷精良、公司標志清晰可見的名片,一個一個互相交換過去,讓人感覺程式化的成份比較多,而同學的人情味似乎被那些名片沖淡了不少。
他們的榮耀懸浮在空氣中。在不熟悉的人的眼中,他們總是衣食無憂,在大家度過了漫長的窮苦年代以后,像外企白領這樣的衣食無憂的程度確實讓很多人羨慕;在商家的眼中,他們是商家的生命線,因為這些白領們追求生活的時尚,且被視為消費能力比較高的群體,所以商家盯住不放,逐漸形成了“想賺錢,找白領”的經營理念。
對于他們來說,在榮耀的背后,除了永不停止的繼續努力以外,他們找不到其他維持自己生活的根本。
壓力:環繞在身體周圍
在外企,要承受的壓力顯然是其他的工作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有一部分壓力來自于自身,一位外企員工這樣說,對于自己來說,踏進外企的門檻是一種對自己的承認,而想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不被淘汰,或者更進一步有所成績,自己對自己的要求越高,自己承受的壓力就越大,這是必然的。
總想更好地完成工作,總想上司和同事說你很出色,總想自己不斷地得到培訓和進修的機會,總想得到一些晉升,所有的這些想法,讓你在工作中就沒有了喘息的機會,你會覺得每天每天都有很多的壓力環繞在自己的身體周圍,你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壓力,而在你想偷懶的時候,它就會壓得你喘不過氣來。
之所以感受到如此沉重的壓力,一位在跨國公司工作了多年的資深員工解釋道,事實上,在外資企業里,整個團隊要完成的工作量往往超出現有團隊的能力。也就是說,這些工作按正常工作量來說,需要30個人來完成,而外企通常只會安排20至25人來完成所有的工作。外企員工經常性地處于一種超負荷工作的狀態,老板都認為這是應該的。
所以很多外企的員工都明白,自己拿人家2至3倍的薪水,但事實上,每個人的工作量通常是別人的4至5倍。進入外企的員工也就意味著將永遠告別那種“早上遲到,清茶報紙;晚上早退,洗澡電視”的悠閑生活。
時間:掌握在老板那里
最不能掌握的就是自己的時間了,這通常是外企員工最大的抱怨。一位朋友在某著名IT公司擔任技術經理,一日周末聚會吃飯,大家無不對他的職位和薪水露出羨慕之情,只是他自己露出一臉倦容說,你們誰要來我們公司都可以,只要你能夠忍受每天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10點,一周工作6天,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在他們公司,一周工作72小時是公司不成文的規定,每個人的工作時間都是如此。匆匆吃完午飯,這位IT經理又趕回公司加班了。
更有甚者,有一位從事對外貿易法律事務的女孩,因為公司相關事務經常要和美國方面打交道,12小時的時差使他們公司的員工經常24小時連續奮戰,工作緊張的時候,連續工作48小時以上也不是少數幾次。而這種工作狀態的直接后果是,這個女孩子秀美的臉上出現了一臉莫名的痘痘,多方求治,醫生均稱,由于過度疲勞導致內分泌失調,所以這些痘痘的治愈辦法只有是長時間的調理和靜養。
難怪有人形容年輕人的這種超時間的工作方式是年輕時拿自己的健康換金錢,人過中年時,就只有用攢起來的金錢去買健康了。雖然有些夸張,但長時間的超時工作必定對人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傷害。
文化:找不到歸屬感
現在大家都愛說一句話,中國都加入WTO了,不學好英語怎么行?在大多數的外資企業中,英語是工作的通行語言之一。比如在寶潔,應聘本來就要經過很嚴格的英語測試,新員工培訓把2周左右的封閉式英語口語訓練看作基礎課。在具體的工作中,雖然中文口語仍然在使用,但工作文件和培訓資料都是英文,據說很難看見中文的影子。全方位掌握英語的聽說讀寫仍然被視為能力的一種體現,但一些外企的員工卻越來越在這種被他人同化的事實中感受到一些迷失。
就像中文里夾雜著英文的這種口語方式,有一些人就痛苦地說,并不是我自己愿意這樣的。我們平時接觸太多英文資料,有很多的時候我們在用英文在進行思維,我們發現我們的中文程度越來越差了,有一些東西我們發現無法用中文準確地表達出來,反正大家也都聽得懂,所以我們說著說著就變得那樣了。我們會讀一些書,但顯然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強化自己的中文水平,因此我們的中文語句不夠優雅,,更談不上吟誦詩歌。所以我們的中文里面可能還夾雜著一些語病,和一串串惡俗的英文單詞。
還有一種痛苦來自于企業過于完整的組織結構。在一個國際化的企業當中,很多企業的架構和職能設置等方面都是國外公司的一個復制版本。所以在這樣的企業中,你被安置在怎樣的一個崗位上,你應該做哪些事情都是相當明確的,就是因為這樣的明確使人接觸的知識面非常狹隘。上文所提及的某著名IT公司的技術經理就表示了他這樣的擔心:很多應屆畢業生到我們公司,本來他們在學校學的是一些基礎知識,而現在從事的相關工作太具體了,使他們除了自己的領域,其他的東西所知甚少,一旦公司產生危機,他們就變得一文不值。
生活:忙碌間無暇顧及
你還有時間享受生活嗎?在你每周都要工作72小時之后?在你連續工作48小時之后?
對于外企員工來說,犧牲了享受生活的權利是他們付出的代價。所有的外企人都在忙,很多人說,他們除了工作最大的享受就是睡覺。在無止境的忙碌之后,把對生活的要求減到最低,變成了飽睡一覺。
沒時間逛街,逛街都是在商店將近打烊的時候;沒時間照顧父母,父母不在身邊的職員要抽時間回家一趟,很難,只有打電話,忙得連電話也是一個月打一次;沒時間窩在家里抱著零食、不動腦子地看惡俗的電視劇;沒時間旅游,沒有時間去體會什么“生活在別處”的感受;沒時間戀愛,30歲以上的未婚優秀女青年在公司里經常可以抓一把;就是結了婚的,如果雙方都忙,連生個孩子的時間也沒有,生了也沒時間帶,越來越多的所謂的“丁克”家庭,不正是印證了這種無奈嗎
職場貼士:本來應該強大的員工和管理者們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就是他們太過于關注他們自己小范圍內的責任。他們從來不著眼于大局去了解他們的公司業務是關于什么的。結果,他們就無法看到或者創造出使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到下一個水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