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初入職場時走上自殺道路
“一個人要取得大成就,什么是最關鍵的因素?”
這個問題在我的一生中,曾出現過無數次。
在剛參加工作時,我曾問過別人這個問題;在做了老總和培訓師后,我又曾無數次被問到過這個問題。
在人人都追求成功的時代,這個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使我不得不對它認真思考,做出回答。
【rzzch.cn編者按】
白領最需要的成功智慧 職場中最不容忽視的勁敵 職場上你是什么類型的女人
每次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總會想到比爾·蓋茨、李嘉誠等著名人物的奮斗史,當然也有我身邊一些普通人的成功經歷,但我想得最多的還是自己的人生歷程。
在我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曾經歷過曲折甚至慘敗,但最終還是一步步走向成功,到底是什么推動我走向成功呢?
每當我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當初自己走過的每一步都重新浮現在眼前。我深深地感到:真正決定個人成敗的不在于能力、學識,甚至也不是理想,而是職商!職商才是成就一個人事業的關鍵。
職商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的含義是:在職場中成功的素養及智慧。
我們都知道有智商、情商、逆商等,而職商作為一個新的概念,它有什么特定的價值?
很多成功人士的奮斗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就基本上是在工作中產生的,因此,職業素養和智慧就顯得至關重要。
換言之,一個人一生的成就,主要來自于自己的職商,而我個人的經歷更是說明了這一點。
我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山村,經過努力考上了重點大學,并成為學校最優秀的學生之一。
在學校,我是班里發表文章最多的一個,還得過全校學生業余科研成果獎。畢業前夕,校長親自為全校一批有才華的人頒獎,其中就包括我。
畢業后,別人都按照學校的分配去了各自的單位,我卻反其道而行之:自己去找工作。就這樣,我成了中國最早一批自己找工作的大學生中的一員。
當我走進武昌火車站,準備去長沙找工作時,昔日的同窗好友,一個分配到北京工作的同學來為我送行,他有些傷感地看著我,很為我的前途感到擔憂。而那時的我豪情萬丈,在火車開出的那一剎那,我沖他揮了揮手,豪邁地說:“10年后再見!”
但令我沒想到的是,生活遠遠沒有我想象的簡單,很快,滿腔熱血的我就經受了巨大的震蕩。
費盡求職的周折后,我終于敲開了一家著名省報的大門。然而迎接我的,卻是人生的第一記悶棒。
原以為憑著自己的專業和學歷,進了報社很快就會大展宏圖。不料,領導卻安排我和另外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去做校對,每天工作到凌晨2點。這和我當初的設想簡直相差十萬八千里,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甚至認為領導看不起我們,情急之下,我們決定“罷工”。
雖然“罷工”取得了“成功”,我們被調到了采訪部門,但卻給領導留下了“不服管”的惡劣印象。
到采訪部門后不久,第二記悶棒緊接著就來了:重要的采訪任務從來輪不到我們,我們接手的都是些小報道。
等到終于有機會采訪重要新聞了,我所看到的,卻又大多是平時不愿意看到的陰暗面。這與我在大學里想象的生活有天壤之別,我的心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烈震撼。
后來報社雖然勉勉強強讓我轉了正,但是這時的我,在同事和領導眼里已經成了一個大事做不成、小事又不愿干的人。難道我真的是他們所說的那樣嗎?我一度感到十分壓抑。
我想辭職,但又不甘心,在大學里我發表了那么多文章,我的才華和能力受到那么多老師甚至校長的肯定,為什么在工作中卻處處碰壁?
于是,我決定去找社長談談。一天下班后,我帶著自己的作品敲開了社長家的門,社長見到我很驚訝。我說明了找他的原因,激動地將自己工作以來的失意、夢想和矛盾全部告訴了他。
在聽了我近兩小時慷慨激昂的“演講”后,社長只是淡淡地說了句:“很晚了,早點回去吧,好好干,會有大發展的。”本以為會得到社長的理解和支持,沒想到……
走出社長的家,種種失意一齊涌上心頭,我的心涼到了極點。抬頭一看,幾顆寒星掛在天上。一陣秋風吹過,竟有一串涼涼的東西從我臉上滑落。我以為下雨了,伸手摸了摸,沒想到是淚。
在這種心靈的煎熬與思想的斗爭中,我終于不堪負荷,病倒了,在老家休養了幾個月,心情一直十分低落。
大病初愈后,我漫步到湘江大橋。生活怎么是這樣?怎么能是這樣?……我不斷地問自己。巨大的幻滅感和絕望感使我突然覺得活著是一種巨大的負擔。于是,我一步步跨向欄桿……
從死神懷抱中重新回到生活中來,我為自己曾做出如此愚蠢的舉動而后怕,也不得不開始反思是什么導致我做出如此愚蠢的舉動。這時,耳邊突然響起普希金的詩:“朋友啊,不要憂傷,生活本來是這樣。”
它猶如當頭棒喝:我一直在責怪生活,其實該責怪的是我對生活的片面認識!
就這樣,我從死亡的邊緣重新回到了現實,從虛幻的人生設想中驚醒過來,開始正視我的生活和工作態度。
我開始明白,生活沒有錯,錯的是我對生活的認識,單位也并沒有太多的錯,錯的是我自己對工作的態度。
被300個字改變命運
盡管決定了要改變自己的態度,可到底該怎么改?我又一次陷入迷茫。
一天晚上,都一點多了,我還翻來覆去地睡不著,后來把同屋的老記者給吵醒了。
他迷迷糊糊地坐起來問我怎么回事?我對他說:“老吳,我困惑啊!”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換成是你,半夜睡得正香的時候,被人吵醒,本來就已經很不高興了,更何況他還要跟你說他的困惑。
這個老記者一下子就火了,沖著我喊了一句:
“困惑困惑,整天就知道困惑,你就長著一張困惑的臉。”
接著他平靜了一下,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人為何要那么傻呢,為什么不先主動做好一件事給別人看呢。”
這句話一下子就將我驚醒了:我一直挑剔單位,而不是埋頭干事,沒有一點兒成績,卻又處處要求單位重視我,這怎么可能?
從那時起,我就決定以自己的主動和成績來贏得別人的信任。
不久,機會來了。一次,單位組織去旅游,路過某地的時候,大家停下來休息。我四處轉了轉,無意中走進一家商店,發現里面的商品琳瑯滿目,生意很紅火,于是就和這家店的老板聊起了天。
回報社后,我以這家商店為引子,寫了一篇關于當地經濟發展的稿子,總共300多字。
雖然字數不多,可領導看了后卻表揚了我。因為社里本來沒有給我安排任務,我卻表現得很主動。
這是我進入報社一年多來,第一次受到表揚。心里的興奮自不用說,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更加明白:與其處處挑剔,不如主動做事。
從此以后,我學會了在工作中主動出擊,領導分配給我的每一個任務,即使是很小很瑣碎的,我都會認真完成,爭取做到最好。
此外,業余時間我也在不停地思考,尋找新聞線索,真正成為了全天候的記者。這樣的主動、不挑剔,最終成就了我。
兩個月后,我回家探親,在沒有任務的前提下,我利用假期時間采訪了當地貧困山區的生存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回單位后,我寫了一篇長篇報道,刊發后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其中反映的問題引起了中央的重視,并很快拿出了解決措施,將縣里的舊領導班子換掉,下撥了部分資金,用以救濟貧困山區。
不久后,我被選去參加中宣部和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召開的經驗交流會,并在會上發言。當時我剛23歲,是最年輕的代表。
后來,我又做了一次轟動全省的報道。因此,省政府還專門為我開了一次慶功大會,會上,省委宣傳部部長號召全省記者向我學習。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社長也在會上號召全社向我學習,我不禁想起了兩年前我們談話的那晚。
不過是短短兩年的時間,我實現了從不得志的自殺者到知名記者的巨大跨越。是什么讓我有如此大的改變?
我認為,這就是職商,在兩年內我完成了3個轉換:
從被動工作到主動工作;
從凡事挑剔到不找借口找方法;
從游離于單位外的自然人到自覺遵守單位規定的單位人。
每次回憶這段從失敗到成功的經歷,我都會想起比爾·蓋茨寫給大學生的11句格言,尤其是其中兩條:
(1)“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學會適應它。”
這句話說得太好了,比爾·蓋茨是改變世界的人,他將世界帶入信息社會,但是,這樣一個改變世界的人,卻說要首先適應世界。這說明:你挑剔世界并沒用,不管生活的波濤如何洶涌,你都先得跳到里面學會游泳。
(2)“這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他期望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有所成就。”
這是比爾·蓋茨對尊嚴的看法,在一次公司的小組會上,大家對此觀點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其中有三個觀點,十分恰當地概括了比爾·蓋茨這句話的價值:
第一個人說:“一個人不管是初出茅廬的學生還是職場老手,對他個人而言,尊嚴占很大比重,但對公司而言,只有做出成就,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尊嚴。”
第二個人說:“強者用能力取勝,讓別人給予他尊嚴;弱者需要別人在乎他、同情他、理解他的尊嚴。”
最后一個人說:“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將自己的尊嚴看得重要無比。但是,單位不會為你的尊嚴買單,只會為你做出的成就買單。”
多一分主動,就多一份希望;先適應世界,才可以改變世界……盡管現在,我已記不清那300字的文章標題,但這300字所透露的精神永久地刻在了我心里,它成就了我,使我開始從一個失敗者走向成功。
進入中國青年報社后找到
職場騰飛的關鍵在省報干了幾年后,我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進入了中國青年報社。
中國青年報社一向非常注重個人發展,我感覺自己就像進入了新聞的自由天堂一樣,工作格外起勁。
采訪中央領導、得各種新聞獎,這些都讓我真正感受到了人生的價值。
可沒想到的是,就在此時,我再次遭遇了職業瓶頸:做事并不討好,成功得來的并不都是大家的掌聲,還有無形的阻力。我隱隱地感到:領導對我并不重視,同事與我關系也不是十分融洽。
我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難道中國青年報社不是講求個人成功的地方嗎?為什么我干好了工作,大家對我還不認賬?
后來,我的師姐,也是我的頂頭上司,很有深意地送了一本湖南作家唐浩明寫的《曾國藩》給我。
開始我并沒有在意,只把它當一本普通的書看。可越往下讀,越覺得有意思,從中領悟到了不少職場的智慧。
曾國藩38歲就位居要職,相當于現在的副部長。他苦練湘軍,打仗取得了巨大勝利。可就在他做得最好的時候,也是他最失意的時候。
皇上討厭他,大臣排擠他,連他最好的朋友左宗棠也罵他虛偽。他一氣之下回到了湖南老家,非常苦悶,最嚴重的時候,甚至吐過血。
這時候,在他弟弟的引薦下,他認識了一位老道士,老道士建議他細讀《老子》、《莊子》。靜心研讀一遍之后,曾國藩深有感慨,總結出了一句話:“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所謂“大柔非柔”,是說一個柔和的人,并不代表柔弱。而“至剛無剛”,是指內在剛猛的人,并不需要給人一種剛硬的感覺。也就是說在處理和別人關系時,一定要表現出柔和的一面,不要顯得過于剛硬。
從此,曾國藩一改以往咄咄逼人的態度,變得處處考慮別人的感受,處處考慮環境的影響。于是,他越走越順,終于進入了職場的零阻力狀態。
我們在職場中經常會遇到一個誤區,認為自己是一個好人,而且有能力,理所當然就應該成功。但曾國藩的例子給我們敲了一個警鐘:你是一個好人,你有能力,并不代表著你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從曾國藩的經歷中,我找到了職場中從失敗到成功的關鍵:不僅要做好工作本身,而且要懂得處理好與環境的關系。
如果眼中只有自己,不懂得處理自己與環境的關系,就無法在職場中取得成功。
當時我有一位非常出色的朋友也在讀《曾國藩》。他在讀完《曾國藩》后,還總結出了一個“四氣”理論:“銳氣藏于胸,和氣浮于臉,才氣現于事,義氣示于人。”
(1)銳氣藏于胸:人一定要有銳氣,沒有銳氣就沒有生命力。但是,運用銳氣要有智慧,智慧就是“藏”,要把銳氣藏在胸中。如果放在外面,咄咄逼人,不僅會傷別人,更容易傷自己,而藏起來,就能成為最大的生命力。
(2)和氣浮于臉:跟人打交道,要學會一團和氣。和氣能使人更容易接納你,為你打開更大的空間。
蒙牛集團在打造自己的企業文化時,有這么幾句格言:“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就在于量大還是氣大。
(3)才氣現于事:才氣不是掛在嘴上的,而是體現在具體事情當中,只有將一件事情做好之后,才能真正體現你的價值。
(4)義氣示于人:義氣在這里有兩層涵義。第一,我是一個為別人服務的人,第二,我是能夠承擔責任的人。能夠承擔的責任越大,你將來的發展空間就越大。
讀完《曾國藩》后,我和朋友在職場中都取得了一個很大的飛躍。同時,我也明白了,在職場中最關鍵的就是處理好和別人、和環境的關系。
而要處理好和別人的關系首先要處理好和自己的關系,不要“自以為義”。這與基督教里的一個理念是相符的,“不要把自己封為正義的化身”。
職場中人要時刻培養自己的謙卑心、謙恭心,要有時刻歸零的心態。有了這個心態,才能去掉工作中的阻礙,才能在職場中越走越順。
我曾像曾國藩一樣走入了一個誤區:我是好人,我有能力,我應該取得成功。但事實情況并不如此,你還要懂得處理與環境、與自己、與別人的關系。這就像一個三角形,缺一不可,否則就不穩定。
僅僅做一個好人并不夠,還必須有智慧,特別是要有處理好三方面關系的智慧,這樣,你才能在職場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自己當老總以后的感悟
當了10多年記者之后,我曾在香港、美國一些著名機構做過副總裁、總裁,后來,又創業成立了自己的培訓和傳播機構。
自己擔任高級管理者以后,我對用人有過很多思考:為什么有的員工天賦并不高,但卻能夠越做越好,最終得到重用?而有的員工看上去很聰明,但卻得不到領導的器重,甚至最后只能離開公司?
這其實和職商有很大的關系。
我們公司有一位員工,我們的緣分起源于一堂課。他大學畢業那年,我到他們學校進行了一次演講。之后,他主動和我聯系,希望能到我當時做總裁的那家美國機構工作,但我沒答應。
兩年后,我自己創業,他已經是一所民辦大學的外聯部主任,他再次要求到我的公司工作。他當時的職位不錯,而我的公司才剛剛起步,我猶豫再三,沒有馬上答應。
當時我們公司推出了一個“白領成功培訓班”,他知道后,二話沒說,利用周末時間主動到地鐵里幫我們發宣傳單,這讓我非常感動。就這樣,他進了我的公司。
當時,我讓他負責業務,由于以前從沒做過業務,加上又是“文人”背景出身,他進了公司兩個月,還沒有做成一筆業務。到發工資的那天,他做了一個讓我意想不到的舉動:堅決不要工資!
他說:“我沒有做成一筆業務,感覺對不起公司,所以我不要工資。但是,我相信我肯定能行。”
工資當然還是給了他,但他這番話,讓我很有感觸,于是送了他一句話:“總有一扇大門會為你打開”。
果然,經過他的努力,在第三個月的時候,他做成了一筆大業務。慢慢地,他越來越自信,業績也越來越好。
第四個月,他成為我們公司的主任;第八個月,被任命為總經理助理。
這就是一個高職商的典型例子。一個員工,只要能自動自發地做好一切,哪怕起點低一點,也會有大發展。因為,這樣的員工無論到哪里,都是老板心目中的一流員工。
我們公司還有一個員工,剛進公司的時候,雖然落落大方,但并不算太出色,因此,我對她不太在意。
但慢慢地,我發現她能自動自發地做事。她本來只是我的課程助理,卻常常做些“分外事”:看到文秘很忙,就主動幫忙整理書稿;見公司的兩個沒有人管理,就主動承擔起網管的職責;見辦公室很亂,就會自覺地幫忙整理……總是不斷幫助公司發展。
不久,我將她提拔為辦公室副主任;再后來,又升為主任。
在工作中,要懂得抓住機會,要保持一個時刻準備的頭腦,這樣,才能讓你的才華得以展現。
在我的公司就有一個員工,她剛進公司的時候并不是特別顯眼,因為她相對其他員工來說,并沒有太多專業上的優勢。
有一次,我需要找一些講課的材料,因為太忙沒時間找,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她。
結果,她一下子給我找了好幾萬字的材料,但我根本沒時間一一去消化,怎么辦?于是我對她說:
“你將今天所找的材料中覺得不錯的例子給我講講吧。”
就這樣,她一邊講,我一邊聽。這時,我突然發現她有一個特長:故事講得很生動。
于是第二天,我就帶著她去講課了,并且還大膽地讓她給學員講故事。當時,她就和我一樣以老師的身份出現,盡管臺下坐的都是老總,但她表現得非常自信、大方,而且故事講得很精彩,臺下的那些老總都聽得很入神。
從那以后,每次需要材料的時候,我都會找她。其實這些機會是她自己創造的,只有讓老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才能有機會真正閃光。
做一粒想盡辦法讓自己發光的金子,這就是職商,而不具備這種智慧,即使是一粒金子,也可能會被自己抹殺掉光芒。
在經營公司的過程中,每次招聘的時候,我都會遇到一些夸夸其談的人。開始的時候,我也曾被那些口若懸河的假象所迷惑,但慢慢地,我發現那些過分強調自我、不干實事的人,往往都不會有大的發展。盡管有些員工進公司的時候起點很高,可很快就會待不下去,最終只能離開。
我們公司也曾經有過這樣一位員工,一次我讓她到北大送一份材料,她很快就回來了。我以為她已經送到了,誰知一問,她根本就沒送過去,理由是“我盡力了,但沒找到地方”。
我非常生氣,怎么可以這樣?這么簡單的一件事都做不好,居然還說自己盡力了。這是非常缺乏職商的表現。結果,一個星期后我就讓她離開了。因為,這樣的員工,不僅自己不會有發展,而且還會阻止公司的發展。
這樣缺乏職商的現象其實并不少。在我擔任過總裁的幾個單位里,我還發現還有少數取得成就的人,在自己有了一點點成就之后,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于是,他(或她)便成了單位里發展進步最慢的人。當他們還在陶醉于自己既有成就的時候,其他人便很快超越他們了……
這正應了著名管理學家的理論:卓越是優秀的大敵……
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以及公司員工身上,我得出一個結論:職商是一個職場人士不可缺少的職業商數,它是我們在職場中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為,成功或不成功并不單單取決于你現有的能力,更在于你有沒有一個好的職商。
【rzzch.cn編者按】
白領最需要的成功智慧 職場中最不容忽視的勁敵 職場上你是什么類型的女人
從很多成功人士的身上,我們都能看到職商的作用。
蒙牛集團的老總牛根生,最初只是伊利集團一名普通的洗奶瓶員工,可哪怕洗奶瓶,他也要洗得出色。后來,他成為了伊利集團的副總,再后來,就有了現在的蒙牛集團。
蒙牛集團作為連續三年發展速度最快的企業,它的成功,不能不說與牛根生的職商有著莫大的聯系。
一個人如果有好的職商,處處都能找到讓自己閃光的機會!
一個人沒有好的職商,到哪里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一生成就看職商!
職場貼士:不要以同一份簡歷應聘不同的公司或不同的崗位,應針對不同的要求做相應改動,寫幾句量身定做的求職語句,表現出你對該工作的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