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rzzch.cn]報道:原本要離職了,主管卻用人情壓力慰留我,并且給我新的工作優惠條件,讓我簽下工作期限條約。
現在我已經留職半年多,主管卻都沒有實現任何承諾,我到底該怎么辦呢?難道要自認倒霉嗎?
我覺得如果碰到主管說話不算話的情形時,工作者也不一定要往壞的方向去想,因為有可能只是主管忘記了當初的承諾。
【rzzch.cn編者按】職場中最不容忽視的勁敵 12星座職場成功絕招
我碰過類似案例,有一位同仁離職的原因是,他認為主管答應他的事情都沒有做到,單方面認為主管是一個說話不算話的人,所以想要離職。
然后人資代替他和他的主管溝通,結果他的主管直接講了一句話:“我真的忘記這件事情,還好你提醒我。”最后經過溝通,那位同仁選擇留下來。
剛剛所提到的個案情形,是一個很直接的例子。一位主管通常要帶多位部屬,自己手頭上也會有許多待處理的業務,真的有可能將他各別與部屬所談的工作條件,不知不覺間就忘記了。
和樂氣氛、平和態度詢問才恰當如果碰到自己所認為的“主管說話不算話”情形時,我認為應該直接詢問主管想法比較洽當。
工作者不要一味地隨便揣測主管心意,然后自己就認為主管是怎么不講道理的人,最后一廂情愿選擇離職,可能得不償失。
直接去詢問主管想法是最恰當的做法,不過提醒工作者詢問態度不可以是挑戰、質疑的口氣,應該挑選一個和樂氣氛時機,然后保持平和態度去溝通。
例如詢問主管的語氣,可以類似這樣的方式:“當初您所說的……不曉得現在……”、“當初您提到……可不可以……”、“我想請問一下……進度如何……我該再做什么……”等。
如果真的不敢自己直接向主管表明心意,可以透過客觀第三者,也就是人資去詢問主管態度,或許也會有滿意答復。
搞清楚權利與義務,才不會吃虧上當有任何工作合約都應該有相對的權利與義務。例如我答應做什么事,對方要付出什么代價。就像我答應多留下來工作一年,對方要相對完成什么承諾。
年輕工作者經常會礙于面子、膽小等問題,而天真地認為主管絕對會說話算話,所以不敢將工作條件在工作合約上一一條列。
這是一個很不保險的做法,建議每位工作者簽任何工作合約前,要把利弊得失考慮清楚,而且記住一項原則——任何工作合約都要有相對的權利與義務。
一直談論權利與義務是比較不帶感情的作法,并不是最好的溝通方式。所以我認為最好的做法還是工作者能有開放態度,時常積極主動去了解主管想法,才不會傷及自己的權利。
多方考量,別因為單方面因素就離職如果透過自己或者第三者與主管溝通后,都無法得到滿意答復時,很多人會選擇離職,不過我認為工作者要多方考量。
雖然主管對你的態度,會影響到你的工作情緒,但主管不能代表工作的一切,這位主管也有可能不是你一輩子的主管,所以沒有必要因為單方面因素離職。
工作者可以考量下列因素,公司未來前景是否符合自己的志向、與同事之間的相處是否融洽、工作的環境是否良好、公司是否為可以學習的場所……。經過各方面通盤考量,比較不會做出錯誤決定。
職場貼士:內心的性別或種族偏見。你或許以為面試官與你志同道合因而大書特書,其實這樣不啻是自掘墳墓,職場里不容許性別和種族歧視存在。
下一篇:我是怎樣混進世界前10強外資企業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12歲,掙得我“人生第一桶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